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对人的身心健康、思维情绪等行为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有的色彩可以引起食欲,有的色彩可以平复心情,有的色彩可以消除疲劳,纷繁多元的色彩造就了大千世界。
大多数对色彩的研究多用于服装、杂志等方面,殊不知在园林景观中,色彩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并且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色彩在园林植物设计中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审美视觉感受,是直观体现人与物直接的关系,故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色彩的研究应以人的生理和心理为基础,在围绕植物设计时,从设计上满足人处在景观环境中所能感受的感觉、知觉等各种活动规律及舒适性要求,寻求植物设计色彩和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相互适应的关系,从而在创造植物配置艺术性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色彩搭配,达到丰富人们生活情感的目的。
色彩学上将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称为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
物体反射阳光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颜色,称为色相,如:*,红,绿,橙,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植物设计的情感效应
在园林植物设计中,影响园林色彩最明显的是植物的季相变化,而季相的形成因素在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方法。所以在园林造景中,在注意到现实的实体环境的基础上,也要注重观赏者在游览时的心理活动。
现今社会,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当心情平静时,会对清风明月心向往之。心情激荡时,则更爱苍松翠柏和激流的大海。所以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线条动态美等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使得欣赏者面对美景时产生不同的情绪反馈。
互补色
由于色相的明度差异大,而造成对比强烈,醒目,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两种色相的配合来说,常常采用补色对比的方法:数量相同时,互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强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建筑物或铺装广场前,这种效果就更加明显。
例如:*叶假连翘与紫鸭趾草、*刺玫与紫藤共同种植配置成色块,这样能使*色更亮,紫色更艳。当它们共同种植时,各自的鲜明度均得以加强。橙红色的郁金香与开蓝色花的风信子,可以提高色彩的明度,容易引人注目,也更有春天的感觉。
中差色相的调和
色相相间又接近的颜色。如红与*,绿与紫,橙与绿,蓝与*等。在广场草坪中布置绿叶乔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植物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色彩的情感心理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色彩的一种认知而形成的,不同色彩具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所以在植物造景中,要按照色彩的特定含义来加以应用,才会收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
红色
是最具代表性的暖色调,代表热情、奔放、欢快、吉祥、喜庆。又可以让人联想到血液和火焰,因为有一种生命观。在公园的植物造景中,多用于出入口,对景位置,在广场和喜庆节日时的开花树木及布置花坛使用。
橙色
十分跳跃、活泼的色彩,兼有红与*的优点,明度柔人,使人感到温暖又明快。常给人以富贵、华丽之感。花卉展示中,常用橙色作为主要色彩。秋季布置橙色系色彩,也会给人丰收之感。
蓝色
清新、深邃、安静的感觉。园林中应用可以增加空间的深邃感,令人心旷神怡,适合公园的安静休闲区、疗养院、老年活动区等。
绿色
青春、明快、活力四射的感觉,具有蓝色的沉静和*色的明朗,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极其普遍。不同深浅的绿色搭配在一起,会是无比美妙的组合,也可以作为底色,搭配其他颜色,也是另一番感觉。
紫色
华丽、高贵、幽静的感觉。搭配*色等明亮颜色的花卉,色彩效果会明亮活泼。但紫色花卉不宜面积过大,不然会造成沉重感。
白色
洁白、明快、纯真、清洁的感觉,是冷色与暖色之间的过渡色。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卉植物占比最多,约为1/3左右。在不同季节,根据冷暖色调需要,加入白色花卉,可以使对立趋向缓和。
结语
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进行色彩配置时,需要对植物的色彩知识有所了解,对植物的色相变化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大量的运用色叶植物、季相变化丰富的花卉植物素材,根据不同场合会给人们带来不同心理情感来选用植物色彩,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合适丰富的色彩搭配使今后的园林设计更富有人性化和具有美感。
杭州市苗木商会/
浙江省工商联园林花木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