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岐黄故事荨麻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TUhjnbcbe - 2021/8/29 4:36:00

岐*故事5麻*连翘赤小豆汤

荨麻疹——麻*连翘赤小豆汤

年,唐山地震前夕,当然我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7月份要发生地震了,我们那个时候是4月份吧,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74级的同学,75级的同学到唐山地区开门诊办学,那里在唐山地区的抚宁县,然后呢,有一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荨麻疹我们现在好多人都读荨(xun)麻疹,所以现在国家规定的读音呢,后来我就问国家的管理语言机构,我说这个字应该读荨(qian)麻疹,你们为什么改成荨(xun)麻疹?他们说了一句话,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了。这个字原来应当读成荨(qian)麻疹,可是现在你听我们医生都读荨(xun)麻疹,而且病人也都读荨(xun)麻疹,那么既然这么多人都来走这条路,所以我们就规定读荨(xun)麻疹是对的,读荨(qian)麻疹倒有点心虚了。我们这个同学得的是荨麻疹,每天晚上痒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袪风的、止痒的,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因为我和刘老师住一个房间,然后这个小伙子又去找我了,说老师,吃了您三付药了还是不好。我说让老师给看看。让刘老师给他摸脉,刘老师给他摸脉,摸完脉之后问我说,你说这是什么脉象呀?我说,这小伙子瘦,这个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什么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你说它是不是浮脉?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脉轻轻地一摸就摸到了。他说,没有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我说皮肤痒呀。他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我说老师这是表证呀?他说是呀。我说,那怎么办呀?表证就该发汗啊。我说这个病要发汗呀?他说是啊。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用麻*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好,开了麻*连翘(yao)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你把药拿过来之后,白天不用吃的,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你吃上之后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发汗,连发三天汗。治荨麻疹我还没有采取这种方法。连发了三天汗,这小伙子荨麻疹不起了,那个地方洗澡也困难,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荨麻疹就好了,这个小伙医院工作,因为他当时就是*人。

[组成用法]麻*5~20g、连翘10~15g、赤小豆30~50g、生梓白皮15~25g、杏仁10~20g、甘草10~15g、大枣5~12枚、生姜10g。水煎,分两次温服。如用雨后积水更优。梓白皮多用生桑白皮代之。[方证]身*、身痒、心烦、小便不利,舌红苔浮腻者。[现代应用]1.以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水痘、玫瑰糠疹、病*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症、狐臭等。2.以发热、水肿为表现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症、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淋病、膀胱炎等。3.湿热*疸、小便不利者,见于急性传染性*疸型肝炎、重型病*性肝炎、肝硬化膜水、术后*疸、胰头癌、妊娠期*疸等。[经验参考]本方原为治疗*疸之方.但后世医家将其发挥于其他的湿热蕴结性疾病。如王九峰治疗一浮肿病人。曾与五苓散等加味治疗,效果不显。现腿部肿甚。处方:麻*.赤小豆,椒目,茯苓,防己,猪苓,泽泻,大腹皮,冬瓜仁,车前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类聚方广义》载本方1台疔疥癣内陷,一身瘙痒,发热喘咳,肿满者。生梓白皮不易采得,今权以干梓”十或桑白皮代之。汤本氏曾以本方.兼刚们州敞,治湿疹内攻性肾炎有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载山胁东洋赤小豆汤,乃仲景麻*连翘赤小豆汤合《济生》赤小豆汤而成,治疗疮*内陷水肿疗效更优。麻*,连翘,赤小豆.商陆,反鼻,大*,桂枝,生姜。主治“诸疮内攻而肿.以及*内攻,气急促者”;《日本汉方医学精华》载本方在治疗荨麻疹时,以伴见浮肿、少尿,发生皮肤病性肾炎者,效果最优;岳美中先生用本方治疗多例慢性肾炎,一患者8年前患皮肤湿疹,继而又患肾炎。就诊时尿蛋白(十+十十),红细胞25~30个,有管型。以普通肾炎之法为治,历久无效。投麻*连翘亦小豆汤以祛湿*。服四剂,未有汗,加大麻*用量,服十剂后,湿疹渐减,小便见清,易见汗,改用人参败*散善后(《岳美中医案集》)。可见疮*内陷性水肿是本方的应用重点。此类疾病先有皮肤的化脓性感染,如脓疱疮等,后出现发热、水肿等肾炎症状,且后者常常伴随前者而反复发作。清除原发病灶则是根治肾炎的关键,本方确为的对之方。《古今医统》载本方治疗伤寒郁热在里,身目发*,中湿身痛。由于胆红素的刺激,病人可以出现皮肤瘙痒.应用本方可以有效地得到解除。如胡希恕先生治一尹姓男子。近两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身日发*、身痒、口粘不思饮,小便*少,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与麻*连翘赤小豆汤。服三剂.热退,痒巳,但*疽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两月病逝(《经方传真》);对于非*疽性皮肤瘙痒,本方一样有效。如刘渡舟先生治李某,患湿疹。头身泛起,红如花瓣,苦瘙痒不得释手,皮破水渍,抓痕累累。伴恶寒。舌苔白略腻,脉浮,风寒客于营卫之间,郁而蕴湿,外发为疹。治当发汗祛风,兼以渗湿。处方:麻*,连翘,杏仁,桑白皮,赤小豆,炙甘草,木通,大枣,苦叁。药后温覆,汗出较多,二剂后,湿疹皆消(《经方临证指南》)。麻*连翘赤小豆汤是表寒外闭,湿热内邯证的治剂,对于*疸、水肿、豆疹等使用机会都很多。从整体来讲,本方是个大复方。既有表寒又有内湿,而且燥湿相间、瘀*胶结、寒热互杂。常用于急性*疸性肝炎早期兼表证者,或*疸不甚重者,常常收效在2~3剂之间。本方对疮*内攻、浮肿喘满等症确有捷效,如无喘满浮肿等症,麻*则要慎用,只用连翘、赤小豆等化裁即可,从方名来看,麻*、连翘、赤小豆当是方中的主药,此为血分湿热成疸的代表方。日本人山胁东洋所拟的赤小豆汤就是参衷化裁而成.而临味更偏于湿、热、*。赤小豆为水血互阻致病的要药,观当归赤小豆散和瓜蒂散自明。然现代却很少应用,十分可惜。而编者以为方中若再加上瓜根则疗效更优。因土瓜根缺货,常以*瓜藤代之,取近根端一米以内者为用,鲜者亦可。关于方中连翘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连翘根而并非今天的连翘。考证仲景用药的本原也是经方研究的重点,比如“术”为白术还是苍术?“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人参”是今天的*参还是吉林人参?“桂”是桂枝还是肉桂?“枳实”当为今天的枳实还是枳壳?编者盼望这些争议早日定论。[原文点睛]伤寒,痰热在里,身必*,麻*连翘赤小豆汤主之。()麻*二两(去节)、连翘(根)二两、杏仁四十个、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掰)、生梓白皮一升(切)。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注论精选]胡希恕:以麻*汤去桂枝加姜枣发表,而且安胃,复以生梓白皮、连翘,赤小豆清热并亦驱湿,故治表实无汗、瘀热在里而发*者(《经方传真》。王晋三:麻*连翘赤小豆汤,表里分解法也,……杏仁、赤小豆泄肉理湿热,生姜、梓白皮泄肌表湿热,乃以甘草、大枣奠定太阴之气,麻*使湿热从汗而出太阳,连翘根导湿热从小便而出太阳,潦水助药力从阴出阳(《绛雪园古方选注》)。尤在泾:此亦热瘀而未实之证,瘀热在里者,汗不得出,而热瘀在里也,故与麻*、杏仁、生姜之辛温,以发越其表;赤小豆、连翘、梓白皮之苦寒,以清热于里;大枣、甘草甘温悦脾,以为散湿驱邪之用;用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水气也。合而言之,茵陈蒿汤是下热之剂,栀子柏皮汤是清热之剂,麻*连翘赤小豆汤是散热之剂(《伤寒贯珠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岐黄故事荨麻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