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银颗粒
TUhjnbcbe - 2021/8/20 20:29:00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柴银颗粒成分,其潜在靶点以及冠状病*作用靶点分别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通过绘制韦恩图发现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潜在药效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潜在作用靶点的互作网络可视化由Cytoscape3.7.0软件完成。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在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潜在药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由autodockvina1.1.2实现。结果发现了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51个潜在药效成分和14个潜在作用靶点。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I3K-Akt、IL-17等信号通路与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分子机制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柴银颗粒中的*芩苷等成分与NTRK2等靶点的亲和力强。结论柴银颗粒中的*芩苷、荜澄茄素、*连碱等作用于NTRK2、PRKCα、TNF等,调节PI3K-Akt/mTOR、ErbB/Ras和IL-17等信号通路抑制冠状病*的侵袭和复制,增强宿主免疫能力,实现抗冠状病*感染。

冠状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病原体,可分为α型、β型、γ型和σ型。目前已知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有7种,包括HCoV-E、HCoV-O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MERS-CoV和SARS-CoV-2[1]。年由SARS-CoV感染诱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导致全球20多个国家共计多病例报告和10%的死亡率,年由MERS-CoV感染诱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死亡率更是达到了30%。而年12月—年4月,全球累计确诊SARS-CoV-2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的人数已逾万人,累计死亡人数超20万,给全球的卫生安全与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然而目前针对这些强致病性的冠状病*尚无高效、特异性的疫苗和药物上市。从中国抗击COVID-19疫情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治疗冠状病*感染提供了一种新思路[3]。

柴银颗粒是由柴胡、金银花、*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桔梗、苦杏仁、薄荷、鱼腥草制备而成的中成药。该方中柴胡疏散风热、透邪外出,为君药;金银花、连翘清热解*、疏散风热、消肿散结;鱼腥草、*芩清肺泻火、消痈排脓、除湿解*,共为臣药;葛根、薄荷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荆芥辛温,增强柴胡、葛根、薄荷的解表之功;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苦杏仁宣肺止咳化痰,为佐药;桔梗宣肺止咳且归肺经,为使药,全方具有清热解*、利咽止咳的功效,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此外,柴银颗粒还可用于治疗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传染性疾病。而且最新研究也表明柴银颗粒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对人冠状病*肺炎疫*袭肺证具有治疗作用[4]。临床与药理学研究都提示柴银颗粒可用于抗冠状病*感染,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由于中药复方制剂组方复杂,成分众多,常规的药理学研究难以全面揭示其潜在的作用机制,而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络的多层次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药的复杂机制。本研究拟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潜在药效成分和靶点。结合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探讨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潜在分子机制。此外,针对关键药效成分和靶点开展分子对接研究,进一步探讨柴银颗粒抗冠状病*感染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柴银颗粒应用于抗冠状病*感染治疗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柴银颗粒药效成分及其靶点

从TCMSP数据库(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银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