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正值百花盛开时节,我在郑州植物园里看到一大片紫色的花儿茂盛开着,如同绣球一般漂亮,我用识花APP扫描了一下,显示为欧洲大花葱,紧挨着还有一片绿白色的球形花儿也在怒放,我知道那绿白的花儿就是我童年时候喜爱的野山葱。
观赏花卉大花葱我的家乡坻坞位于豫西山区,是驰名的小米之乡。大老家山里就是个天然的植物宝库,市场上有大蒜,大山上就有香喷喷的野小蒜,市场上有葡萄,大山上都有大片大片的山葡萄,农家有香甜的大金梨,我们的大山上就有软绵可口的棠梨。农家有大枣,我们的大山上就有野山枣。山楂,山芹菜,山核桃,凡是农家有的,我们坻坞的大山里都有。(杜明松郑州)
难忘童年野山葱春夏之交,树木翠绿,花香幽幽,正是大山野味最丰盛的时节,到台口后山去挖山葱,那是多么开心快乐的趣事。
其实在七十年代的那个时期,春天里,我的家乡是漫山遍野的各色花香,白的杏花,梨花,红的桃花,黄的连翘花,可是这些美景倒没有给我留下多少记忆。我是对那些山野菜感兴趣,去山上采些野味其实是为了补充解决温饱问题。
紫色山葱花星期天的上午,我们三五个小伙伴,在家里带上些干粮,带上工具,一起就快乐的上山了,那时候,大人们原则上是不上山的,因为那时候刚刚只是分了自留地,农村土地还没有完全实行家庭承包制,还算是集体劳动制,我们小孩子就比较自由,没有人管,我们去采点山货,也可以补充家用,也免得家长们缺席集体劳动。
没有开花的山葱,才是最味美的。从北坻坞出发,沿着往北的道路步行五里地基本就到了台口,台口再往后面走就是大山了,台口有两条分岔的山路往北是羊家门,往东是东堂沟,这两个方向的山里都是能也野菜的。
观赏花卉大花葱我们去杨家门方向的比较多,一直往北就就进入大山林了,周家门,山峰峪,这都是我们的目的地。
上山的目的就是采山葱,山葱即野葱,它的叶子比普通大葱宽很多,并且是薄薄单层的。对于很多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野葱花对于他们是一种美好温馨的回忆,但是对城里人来说,野葱花很有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味觉上的冲击。但是不管怎样,野葱花不仅美丽好看,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一种天然美食野菜。
山葱,散发着童年的味道山葱并不是森林里都有了,它们一般生长在杂草与灌木丛里,也只会是一些土质肥沃的地方多一些。山葱花一般开在乱世杂草中,一般不易被人发现。
山葱的口感说起来,它的香味很特别,跟普通的葱类植物不同。既有葱的香味,又有大蒜的辛辣味,咬一口山葱,就会在嘴巴里出现不同的口感。入口能吃出甜丝丝的味道,而后味才能感觉到辛辣。吃过之后微微还有一种芥末味的感觉,爽爽的,有时候,吃过之后满眼都是流泪的感受。
在那个没有完全解决温饱的年代里,我们见到山葱,小伙伴们都是掏出自己的干粮(烙馍)就着香葱先解决一下饥饿。然后大家再分头行动找寻,用镐来挖。
四月谷雨前后正是野葱花盛开的时节,绿白乡间的葱花,一个个像小皮球一般,圆圆的,被一根葱杆顶起,煞是好看,野蜂绕着花朵飞舞,嗡嗡的声音别有韵味。在山涧里不是有各种鸟的鸣叫,加上山谷间的回音,色,香,味,音,一幅动人的山间动画。
大花葱约摸采到正午时分,我们小伙伴就会再次聚集起来,开始了我们的午餐,我们围坐在山泉边,先把山葱洗得干干净净的,这时候山樱桃由黄变红,还没有完全成熟,我们会采摘一些当水果,每家的馍都是不一样的口味,我们集体拿出来交换分享,配着香浓的野葱,吃出了大餐的快感。吃完之后,直接把脖子伸到山泉边的小溪,咕咚咕咚喝个饱。
在那天真的童年里,没有多去想更多美丽的辞藻描述大山的美丽雄壮,也没有更多的去想象鸟语花香的感受,更没有想象把这美丽的场景拍成图片,拍成视频发到朋友圈里。一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再想去爬老家那些大山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那时候,只是感觉这些野菜能解决温饱,像我一样,下定决心脱离这贫穷的大山只是一种理想。而今日,回忆童年三五伙伴去采野葱那是多么值得回忆的乐事。想去一趟,的确不容易了,好在,记忆的磁盘还是那么的深刻,动笔的时候仿佛它就发生在昨天。
食用的大花葱现在超市里菜市场都没有卖这样的野山葱的,周边的朋友也都不认识这是山葱,来网上百度资料也是甚少,把小蒜当野葱的,把山韭菜当山葱的,百度一下山葱的食用方法,也都未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草丛中的山葱我们老家吃山葱最好的吃法就是以下几种:一是凉拌,能最大程度保持山葱的营养和口感。再有就是,用它来搭配不同食材爆炒,山葱炒鸡蛋是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农家土鸡蛋,炒山葱那香味-----
山葱包饺子、包子,口感也特别美味。山葱炒肉是最美味的,可惜,在那困难时期,春天是不太容易吃到肉的。到了过年杀了年猪有肉吃的时候,却早已过了吃山葱的时令。大抵山葱炒腊肉一定是更美味的。只可惜腊肉可以常有,山葱不常有。期待有一天,一定再回到老家去,采一些新鲜的野山葱回来,再配上美味的腊肉好好吃一顿山葱美食。
杜明松年5月4日原创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