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花烂漫时,在城市,迎春、连翘、玉兰、梅花、樱花竞相开放,游人纷纷踏青揽胜,朋友圈里、头条里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地赏花晒花。在乡村,梨花、杏花、桃花也正当时,果农们却全无这般雅致心情。俗话说得好,人若误地一时,地必误人一年。在农家,全家老小齐上阵,都投到了田间管理和梨花、桃花的疏果授粉中,正是另一个农忙时节。我们一行人寻思也去部官塬上凑凑热闹。
刚到塬上,路边桃园里一个孤零零的老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人的家人呢?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就她一个人在这里干活。看老人精神头、穿着啥的也不差呀。停车和老人交谈起来,老人说自己89岁了,现在正是农忙季节,家里桃树多,孩子们都去大块桃树地里疏花了,地里树太大,自己够不着,孩子们也不让去。
这块地也是自家的,前年刚栽,树还小,就在自家门口,自己闲不住,年龄大了也不能老坐着,活动活动对自己身体好,趁着身体还行,能帮一点是一点。时节不等人,再晚点花就开了。
我们发现,老人身体很好,耳朵也不背,干活手也快,在和我们交谈期间,手也没停一直在疏花,老人说,桃花花芽多,开花后坐果多,以前都是疏果,前些年,镇里农业技术员指导大家疏花,说是疏花节省养分,能提高坐果率,摘下的花蕾还能卖钱。这几年,有人上门来收没开的桃花,一斤好几块呢,说是拉回去送到工厂做美容产品,还能做成桃花茶,家里桃树多,每年光是卖花蕾也能卖上多块呢,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是老人树下来的桃花,老人捧起一把让我们看,鲜艳的桃花更衬托出老人饱经岁月的一双手,这就是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老人两只手腕都带了手串,同行的朋友说大娘你还挺时髦呢,带桃核手串,大娘笑着说这是孩子们给弄得,说是年岁大了,桃核辟邪,非得让戴。
已经临近中午,老人说累了要回家了,便提着雨伞准备回家,还邀请我们回家喝口水休息一下。我们也刚好想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便跟着老人一起过去。老人的家就在地头,三间小砖瓦房,用石棉瓦简单拦了个围墙,两扇小木门,就是农村常见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
刚准备进门,就看见一个人掀开门帘往外走,奶奶说这是自己的大闺女,专门从北京回来陪伴自己的。看我们一脸纳闷,大姐笑着说,自己兄弟姐们六个,父母年轻时拉扯几个孩子遭老罪了。现在两个弟弟在家里,四个姊妹在外地,老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母亲就一直坚持自己住,考虑到以前的老房子不安全,大家商量着给老人盖几间新房住。老人嫌花钱不愿意,这不就简单地弄了个小院子,离两个弟弟家也不远,方便照顾。大家都很孝顺,虽然老母亲身体很好,但毕竟年龄大了,身边离不开人照顾,商量轮流照顾母亲。
自己是老大,今年70岁了,嫁给了来这里下乡的知识青年,后来回城后就一直居住在北京。把老母亲接去北京了几次,老人住不惯,自己要上班、要看孙子,各种忙活,所以这些年陪老娘时间少点,现在自己已经完成看孙子的任务了,就回来踏踏实实和老母亲做个伴说说话,尽尽为人子女的责任,其实母亲身体很好,也不需要我们伺候她,就是陪在她身边,感觉心里踏实安稳。
听见大姐这么说,老人乐了,在北京住着太憋屈了,满大街都是车呀人呀,我一个老太太也不认路,不敢随便走,感觉像是坐监狱。东西也贵,吃啥都得花钱买。哪赶得上在家里,自己种粮食蔬菜和水果,又新鲜又不花钱。还有老邻居,串门聊天也不寂寞。老人的瓦房前有一片菜园子,油菜花开得正旺,里面还种着着香菜,老人说今年天旱,其它的都还没种,就这点园子,每样菜随便种点就吃不了。
朋友说,大姐气色真好,一点不像70岁的人。说得大姐都不好意思了:有父母在,就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心态上就年轻;而且,有老母亲在,她养我们小我们养她老,自己的责任还没有完成,也不敢轻易变老。告别了快乐的母女俩,不禁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给父母尽孝,实际上实在给儿女积福,大姐70岁了还有妈叫,真让人羡慕。对于养老的事,你们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