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北方新报」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郝儒冰
进入夏季,蒿类植物也进入了花粉扩散峰值期,为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市民带来多种不适,对此,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将高致敏类蒿草植物治理作为年度民生服务类项目,“你来找、我来拔”,邀请市民提供蒿草线索,发动全城聚力拔除蒿草,减轻市民过敏症状。
发现身边的“蒿草问题”
您家周边是不是有无人打理的蒿草?是不是路过时多次触发过敏反应……7月8日,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发布了《“你来找我来拔”——关于征集首府城区“蒿草问题”线索的公告》,邀请市民提供身边致敏的蒿草地信息。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了解到,为抢在蒿草开花传粉前割除蒿草,缓解蒿草致敏,园林部门公开向市民征集市区内蒿草生长较多、无人管理的区域,征集日期自公告之日起至年7月31日。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晓一告诉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市民通过拨打接速即办热线,或者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生产-,可举报身边的“问题蒿草”,一方面,中心会将拔除蒿草作为首府园林的日常维护工作,一方面也会将线索派给主动提出为民除蒿的相关单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对首府绿地、空地上的蒿草进行拔除。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了解到,园林部门长期组织养护人员在核心区养护范围内的公园、绿地,根据蒿草植物特性,在6月20日至7月20日期间,适时适当的对较强致敏蒿属植物进行拔除或开花前期割除,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呼吁各级政府部门和用地管理单位对管辖范围内,如干涸河道内、废弃渣土、久围未建的建设工地区域内的蒿类植物在每年六七月蒿类植物开花传粉前进行割除。自开春以来,园林部门一直把除蒿作为日常精细化养护工作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已经清理了超过公顷的绿化带内蒿草。
除蒿在行动
根据“呼和浩特市花粉浓度播报”,年7月底以来,呼和浩特市地区的花粉浓度相对去年较高,8月2日花粉浓度甚至达到了粒/平方毫米,是去年的10倍之多,属于浓度偏高。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了解到,这与今年呼和浩特市地区雨水较多,各类植被长势迅猛有关,其中自然也包括蒿草。对此,全市积极开展了除蒿行动,为市民营造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7月18日上午,呼和浩特市环卫服务中心党总支开展“除蒿草、办实事,市环卫服务中心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党总支干部职工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南校区校外辅道周边拔除蒿草。
当日,按照提前规划好的区域,中心干部职工有序开展清除蒿草活动。“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精神,消除蒿类植物花粉扩散,减轻鼻炎及呼吸道患者的症状,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卫生面貌,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呼和浩特市环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拔除蒿草的队伍中,不少人自身也对蒿草过敏,但大家努力克服自身对蒿草花粉过敏的困难,深入草丛,大面积拔除蒿草,同时还发挥环卫部门的职业敏感性,对周边垃圾和杂物进行了清理。
7月19日,呼和浩特市公交总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扎达盖河北段东岸(鄂尔多斯西街敬老院大桥西侧-扎达盖河东岸绿化带中段),集中开展蒿草清除治理志愿者活动。
除草现场,志愿者们戴上手套,利用工具,认真在草丛中辨认蒿草,确保全部拔除,为不让蒿草逐年生长,防止再次复生,有的志愿者用手直接拔,碰到蒿草根深蒂固,利用工具对根部去除。
8月9日,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从赛罕区城管局了解到,接到辖区居民的诉求,反映云中盛景小区周边蒿草较多后,8月5日,城管局组织执法人员与环卫工人对云中盛景小区周边蒿草进行为期3天的集中清理。随后,执法人员还通知云中盛景小区物业负责人,要求对小区南侧空地内的蒿草进行及时清理。
识蒿认蒿远离过敏源
根据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发布的《高致敏类蒿草植物治理导则》,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比较符合这类蒿种的生长。
其中,可能导致较强致敏的品种有10种左右,最主要的有黄花蒿、大籽蒿、艾蒿、猪毛蒿、冷蒿、沙蒿等。
每年蒿草致敏时间多在4月到10月,从早春开花植物开始至夏季开花植物都会有致敏病症发生,而7月、8月是蒿属类植物花粉成熟扩散峰值期,此期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风少雨蒸腾大,花粉粒易在空气中漂浮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就可导致致敏症状发生。每年随时间各类植物花粉致敏人群有较大差异,早春4月、5月、6月因季风较多,且开花植物多为灌木、亚乔木、乔木,如连翘、榆叶梅、丁香、珍珠梅、山桃、杨柳、果李类等,花粉颗粒较大不易漂浮停留;7月、8月、9月地被类植物大面积快速开花繁殖,尤以蒿类植物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多,也有少量木本植物,此阶段是花粉致敏高发期,可通过侵入易感人群导致致敏病症发生;9月中下旬、10月大多植物已授粉结果完成,漂浮花粉自然减少,致敏人群数量也同步减少,症状也逐步好转。
经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专家研究发现,在一天中相对花粉漂浮密集时间是14时到16时,有些植物在20时到22时形成第二峰值,掌握这些特点,大家就可进行相关防范,避免致敏症状的发生。
对蒿草不能一刀切
作为内蒙古本土植物,生长在漠北苦寒之地的蒿草,本是防风固沙、入药治病的好手,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这种青蒿素正是提取于黄花蒿。漠北的风为蒿草带来繁殖的机会,风媒传播的花粉也成了很多市民的过敏源。
近年来,不少市民饱受蒿草之苦,在网上发出将蒿草“赶尽杀绝”的极端言论,对此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绿地科工作人员崔苏琴。
“虽然致敏性的蒿草花粉为市民带来了困扰,但是我们要从生态角度出发,对蒿草进行精细化、常态化治理,尊重物种多样性,而非将蒿草简单‘灭’掉。”崔书琴表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区域生态,除蒿过程中应该慎用灭生类植物,部分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施用除蒿。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注意到,在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发布的《高致敏类蒿草植物治理导则》中,专家们也提出同样的观点,“蒿类植物一方面有些品种可以致人以病,另一方面它们中有许多品种可做牲畜饲料,有些可固沙防风,而且大部分还可入药治病,应一分为二看问题,利用其所长避其短,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合理防范并善于利用,做好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争取更好的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崔书琴呼吁广大市民可根据《呼和浩特地区较强致敏植物蒿属植物识别手册》相关信息,在发病季节尽量避免外出或出门佩戴防护口罩、眼镜做好被动防护,每日花粉飘散量最高峰期尽量在室内;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积极鼓励和呼吁社区引导物业管理单位、广大市民在认知高致敏蒿草植物的前提下,有序地在对居住区绿地内的较强致敏蒿属植物在开花传粉前进行主动拔除,降低居住区内的蒿草致敏度。
本着“早动手、早治理、早根除”的原则,首府园林部门在管养绿地的同时对蒿属植物进行清除,核心公园、绿地、市四区的园林部门对城区各居民小区、街道路旁、绿化草坪内的蒿草和其他杂草进行清理、割除,并根据蒿草反复生长的特性,合理分配人员和设备多次进行清理,同时继续动员全社会,抢在花期前开展拔除蒿草的行动,以减少花粉传播,为市民在游憩时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还在首府核心公园、绿地等地张贴了高致敏蒿属植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