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体质由体型、脏腑、精气血津液、生理功能等诸多要素构成,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理差异。这种差异可表现在形态、结构、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等方面。中医对“体质”认识:“体”、“质”分别解释为:“体”,指身体,“质”为性质、本质。所谓体质,就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素质特征。
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地理气候环境因素;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我们的体质影响会疾病,疾病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的体质,调理体质,就可以防治疾病!
我国中医学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分为以下八种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阳盛体质。
1、气虚体质:
体质特点: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倦无力。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气短乏力,容易倦怠,语声低怯,自汗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这种人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比力怯懦,不爱冒险。
调理要点: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药食调理:多食补气之品。
补气食物:粳米、糯米、小米、大麦、荞麦、山药、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鹌鹑、兔肉、牛肉、狗肉、青鱼、鲢鱼。
补气中药: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山药、茯苓、白术
2、血虚体质:
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劳作,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调理要点:调整情绪,振奋精神。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药食调理:常食补血养血药膳。
补血食物:红枣、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鳝鱼等。
补血中药:阿胶、当归、熟地、白芍、紫丹参、仙鹤草
3、阴虚体质:
体质特点: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燥。形体消瘦,易渴、易热、易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这种人外向好动,但性急。
调理要点: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自觉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
药食调理:服食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滋阴食物:黑芝麻、黑豆、黑米、糯米、蜂蜜、牛奶、羊奶、鸡蛋、桑椹、甘蔗、百合、螃蟹、河鱼、鳖等。
滋阴中药:枸杞子、生地、黄精、山萸肉、麦冬、女贞子、何首乌、白芍药等。
4、阳虚体质:
体质特点:易患水肿、腹泻等疾病。老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怕冷喜暖,手足欠温,大便稀溏,口不渴,舌淡胖,脉沉无力。性格多沉静、内向。
调理要点:祛阳法寒,避寒就温,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药食调理: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
温阳食物:羊肉、狗肉、鹿肉、鸡肉、蚕蛹、桂圆、生姜、花椒、韭菜、薤白、核桃、板栗等。
温阳中药:黑附子、干姜、肉桂、桂枝、吴茱萸、大小茴香、高良姜、砂仁、白豆蔻、肉豆蔻、肉苁蓉、鹿角胶、仙灵脾等。
5、气郁体质:
体质特点:易患失眠、忧闷症、神经官能症等。这种人经常闷闷不乐,平白地叹气,容易心慌,容易失眠。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有时性情急躁易怒,有时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调理要点:多参加集体活动、文娱活动,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听相声,以及富有鼓励、激励意义的电影、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开朗、激动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意识,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常乐。
药食调理: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多食行气食物,以及疏肝理气解郁之药膳。
理气食物:红酒、橙子、柑、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白萝卜、大麦芽、萝卜籽、刀豆、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桂花等。
理气中药:柴胡、枳壳、佛手、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
6、血瘀体质:
体质特点:容易患上心脏病、出血、中风等病症,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经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每每出现疼痛,容易烦躁,健忘,狷急。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调理要点:培养乐观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药食调理:可食活血、化瘀、养血之品。
活血食物:山楂、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酒、醋、黑木耳等。
活血中药:三七、红花、穿山甲、桃仁、丹参、川芎、当归、鸡血藤、益母草、地龙等。
7、痰湿体质:
体质特点:易患眩晕、胸痹、痰饮、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心宽体胖,腹部松散绵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水肿,容易困乏。喜欢吃甜腻的食物,不爱运动爱困觉。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调理要点:避潮湿。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
药食调理:食宜清淡,调补肺脾肾,驱除痰湿,不宜肥甘。
化痰除湿食物: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杏仁、白果、白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化痰除湿中药:陈皮、半夏、茯苓、天南星、石菖蒲、竹茹、桔梗、桔络等。
8、阳盛体质:
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红,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大便干臭。
调理要点: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加强修养,防止发怒冲动。
药食调理:宜清热泻火,养阴清热、疏肝平肝之品,忌辛辣燥烈。
清热食物:番茄、莲藕、白菜、芹菜、紫菜、海带、竹笋、茭白、马齿苋、淡豆豉、酱、冬瓜、黄瓜、苦瓜、西瓜、甜瓜、梨、香蕉、柿子、荸荠、甘蔗、槐花、田螺、猪肠等。
清热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地骨皮、生石膏、茵陈、大黄、生甘草、竹叶、金钱草、白茅根、车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