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东一街
人民路辅路
市府东一街
东二路
人民路
南京路
人民路
南京路
文/图/记者董振霞张丽商萍萍
编者按:从“富国路”到“红旗路”,再到北京路、南京路,跨越一个甲子的沧桑变化,淄博城市的风景不断在变,但中心城区道路变迁中的“淄博城市史”却像一首歌,留在许多人的记忆深处。
不同时代留下的那些独特风景,也让这些颇有淄博地方特色的城市路上的人文景观、特色文化成为这座城市让人难忘的时代印记、文化景观。看到她,满心里全是家乡的风情,而记忆里的那条路、那道河、那些树、那座桥,都是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关于家的记忆。
乡情乡味中的乡愁思绪都是我们镜头下,不变的城市文化、城市印迹,留得住乡愁的城市,才是有味道的城市,而这些独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关于路、关于水、关于桥、关于建筑和文化的风景,都在我们寻常的生活里,在路上,在河畔,在桥下,在我们身边。
从今天起,本报将开辟“镜头下的城市乡情里的淄博”新闻栏目,我们的镜头将聚焦城市,看遍满城风景,寻找记忆里的乡情乡韵,留下独具淄博地方特色的风情人文景观。我们镜头和笔尖下的城市风景,就在我们身边,常走过的那条路上,那座桥下,那个小区里,我们家门前。首期,我们聚焦秋天的城市道路景观,人民路的林荫大道、市府东一街上的秋色银杏画卷、东二路上的油画景观、南京路上的风情绿化带,都在我们的镜头里、笔下,成为永远的城市风景、淄博画卷。
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城市特色景观,请致电、,我们会用手中的相机和笔,一起为城市人文作注,让满城风景入画。
从古“黄桑店”到如今的新张店、大淄博,中心城区的每一点变化,似乎都跟路有关。张店区民政局的档案里,截至年底,淄博中心城区大的路名变化有7次,每一次都让淄博的老城新区有了更多的人文风景,城市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时代印迹,而在这些发展变化过程中,每一条城市道路都是一首人文风情诗,留下的是城市人文,带走的是乡情乡韵。
老城小路油画入卷
老城安宁。在东二路这条长不过米宽不过12米的城市老路上,这种宁和恬然的感觉尤为浓烈。这条路跟这座城一样,时代的印迹十分深刻,始建于日军侵占时期的它,最初的时候据说是一条斑驳的小土路,我们已经无法从历史的尘烟里搜寻到它最初的样貌。年淄博老城建设初期,作为老城区核心区的重要主干路,它得以改建拓宽,小道变大路,土路变柏油路,沥青路面一直保持到现在。
路况不够好,坑洼不平,但尽管这样,路上的风景依旧可以入画。11月的东二路上,行道树枝桠都已变成了暗褐和灰褐色,但枝头上的叶子或黄或红或绿,却织就了一路让人看不厌的风景。特别是共青团路至华光路之间那段路上,几十年的大树,生长的十分和谐,枝枝桠桠都向路中间长,交叉在一起。阳光下,浓烈的艳黄色间或夹染着一些墨绿,红色少,但点缀的十分随意,再加上暗褐色、灰褐色,一路渲染出浓烈烈的秋意来,像油画一样,诗意的让人舍不得走开。
四时季节不同,风景也不一样,这几年陆续搬离这里的人,多年后也还是想来这里看一看的。
新区大道四时有景
与老城的这些路不同,新城区的南京路从路名到景观都有着强烈的现代气息。曾经连西外环都圈不进去的这条路,在又经历几次大的路名改换后,最终成为西城新区最有格局和时代印痕的城市景观风情路。
年,这条当年以淄博新区框架搭建而建设的高标准城市新路迎来一次重大转折。那年,淄博市地名委员会(淄地名委[]1号)对新区道路的名称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命名,西十路改称北京路,西八路、西九路、西十一路、西十二路、西十三路分别更名为南京路、重庆路、上海路、天津路、原山大道。这种“拿来”的路名,体现了当时淄博新区借大做大、借强做强的愿景和决心。今日的张店,再也不是昔日小而旧的车马店了,无论老城区还是新城区,无不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俨然有了大都市的气象。
从这里经过,四时风景不同。春天,盛放的连翘、海棠、桃林染醉了路人心;夏天,月季、浓荫织就一条艳丽而明媚的景观大道;秋天,黄金槐染成城市色叶带,也成了城市风景线。
一条道路,串起的不仅是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还架构起了城市的风貌和精神,寄予了人们对城市家园未来的信心和无限憧憬。
路树和谐景观温情
年12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又对张店城区的道路名称作了调整,除中心路的名称继续保留不变外,取消所有“向阳”或“红旗”的冠称。原来的向阳七路改为人民东路,红旗七路改为人民西路。这就是今天张店老城区道路的雏形。
著名的人民路绿荫大道早就在改名前就有了独具特色的景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栽种的法桐,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生长后,如今早就闻名省内外。我们在许多有淄博游子驻足的论坛里都看到过关于淄博人民路法桐景观的描述和图片,说起来,淄博游子们都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外地来了客人,看城市景观也大多都愿意带人去人民路上转一圈,特别是夏秋两季,这里来看林荫景观的人特别多。
对这条著名的林荫路,城市也给予了满满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