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连翘花正*
春暖伴花开,疫退愁云散。正是春分大好天气,慕名来白杨镇东庄村看连翘。
白杨向西,顺白赵公路南拐进东庄村,一条3米多宽的水泥路穿街而过,正南一直伸向田间。南行约米,眼前便出现一片金灿灿的海洋。说海洋一点也不夸张:两千多亩的连翘基地,一树树,一簇簇,金*一片,占据了整个村南田野。由于连翘属于灌木,尽管这里的栽种看上去株匀行齐,排列有序,但它们丛生乱长,相互交织,想进到里边是不容易的。因此,看花的人只有沿“海岸”观赏了。
连翘的花朵虽然不大,但色正花艳,一条条,一串串,满枝金*,清香四溢。带着几分娇艳,透着些许妩媚,给人以清纯,给人以生气,给人以情思。难怪古人用连翘作为表达思念的象征:“紫苏含冰红花好,九节菖蒲长,采脂连翘欲断肠,夏草戏冬虫藏。”还有:“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峨嵋春。虔心只把灵仙祝,医回游荡远志人。”是说一个年轻妻子盼望出远门行医的丈夫早早归来。明代张羽则把小小的连翘花当做高洁、大器的象征:“能白更兼*,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站在花海岸边,你很容易被连翘花那热烈浓郁氛围所感染。连翘虽然没有菊花的隐逸洁名,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华贵,没有桂花的浓郁馨香,没有荷花的亭亭净植,却和这些名花一样传达着四季的时令信息,和悦着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且它的花期之长、价值之大,是这些名花所不具备的。
说到连翘的价值,我们不得不说,它不是名花而胜于名花。从连翘的得名,便略知一二。相传,*帝时候有个叫岐伯的,以采药种药为生。他有个孙女叫连翘,长得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爷孙两相依为命。岐伯为弄准药性,常常要边采边尝,根据药材的甘苦浓淡猛缓,以及服用后的感觉,来确定药材的性状功能。一天在山上采药品尝时不幸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孙女连翘见状既害怕又担心,慌乱之中,顺手捋了一把身边的绿叶,在手中揉碎,捏出汁液,强塞进爷爷口中,不一会儿爷爷苏醒过来。爷爷清楚原委后,夸赞孙女之余,又品尝琢磨了刚才孙女让自己吞咽的绿叶。发现这丛灌木上的绿叶,有很好的清热解*功效。因为是孙女最早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就用孙女的名字命名为连翘,记入草药名录,从此开始在医治活动中广泛应用连翘。爷爷也开始大量种植连翘,造福于民。如果说传说有很多想象成分的话,那么,连翘可是*连上清片的主要成分,它的清热解*功能是尽人皆知的。这也是现在种植连翘的主要目的了。连翘除了叶子果实可以入药外,叶子呀、花呀等,也是很好的饮品。在发展经济的今天,连翘无疑成了高效农业种植的热门作物之一了。
太阳快到中天时,来连翘花海边观赏的人多起来,对花的议论也多起来。有对眼前美景赞叹的,有对这里的连翘规模吃惊的,有对连翘的经济效益怀疑的,也有对更换传统种植不解的。根据语气可以辩出多数是远道而来、纯粹观光游玩的,少数就是附近、或本村本队的来农田里转一转看一看的农人。他们对花的态度不同,对土地的感情不同,对上级的大*方针的认知也不同。不过,大多数来客和本地的农人的态度都是肯定的,我也参与到肯定者的议论之中了。
试想,传统农业走到今天,它的发展出路在哪里?靠传统农业走向小康、走向富裕有多缓慢?多少提前走向富裕行列的村镇,不就是率先打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向农田要速度,向农田要发展。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杨镇东庄连翘基地,是白杨东庄人的大手笔,是白杨镇*委、白杨镇*府的英明决策。它虽然不是人们吃到的第一只螃蟹,但它同样反映了决策者们的胆量、见识、境界和力度。
感谢白杨镇,感谢东庄人,感谢富饶的大地,使我们在春日里,在休闲时,尽情享受劳动者的馈赠,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感谢连翘花,感谢东庄的一草一木,使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使我们对*的基层组织、对决策者又多了一层理解。
连翘丛修长的枝条随风起舞,连翘花热烈的*色尽情灿烂,小小的花朵虽细碎,但稠密的排列着。*色的花的枝条努力的舒展着,含情的交错着,既有说不出的豪情,又有道不尽的蜜意,使春天美丽得一塌糊涂。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一行还徜徉在海边,久久不忍离去。
回家路上,按捺住内心的兴奋,诌了首小诗以示心情:
东庄连翘花正*,
百年老村披新装。
英明决策展宏图,
一种多收功利长。
作者简介
王振锁,宜阳县白杨镇西马村人,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退休教师。
朗读者简介
杨利,工会工作,喜欢文字、喜欢书,一直秉持“微笑挂在嘴边,美好放在心间!”
投稿注意事项
1、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