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涧县樊家岔村党建聚力五大振兴
TUhjnbcbe - 2024/12/27 18:00:00

李家塔镇樊家岔村驻村工作队以走村入户和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为基础,着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村民生活困难,用心用情用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巩固衔接工作,广大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结合村情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樊家岔村特色的道路。

选育头羊促人才振兴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樊家岔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人才振兴。以“三个一”为抓手促人才振兴:一是选举一个好支书挑担子,配齐配强村三委,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进入班子。二是派驻一批好干部驻村子(驻村第一书记及包村干部),协调好村务事务,让应急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落实水平高的干部包村,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三是树立一批好典型引路子,发展产业事业,让思路清、懂技术、有成效的创业者当好群众创业的领路人。

以返乡创业青年康兵兵为例,他是一个有想法、懂技术、会经营、敢闯敢干、积极向上的创业青年。村支部通过政策宣传将他吸引回村,鼓励并支持他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他的思想不断向组织靠拢。致富不忘乡亲,常年雇佣村里劳动力20多人,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无偿传授给群众。转变了群众落后思想,带动村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群众增收。年他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去年被吸纳为入党积极分子。他创办的清涧县久渊农业合作社和清涧县绿益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嫁接红梅杏,让淘汰的老品种产生新效益。已建成亩红梅杏基地,售卖鲜果、加工杏仁,运用电商平台售卖,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本村产业发展找到一条新的致富路。

绘田园风光促生态振兴

生态宜居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为解决环境卫生脏乱差,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樊家岔村按照“支部书记挂帅、村委副主任推进、村小组落实”的模式,严格落实“合理耕种政策、加强污染治理、完善监督体系、加强村容整治、加强环保教育”等工作,通过“三比一提升”(即网与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组织评比,实现人居环境新提升)。

一是严格落实“五个一、五明确”工作措施。即绘制一张环境卫生整治区域规划图,明确责任区,成立一个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做好一本环境卫生排查整治台账,明确工作重点及月任务,制定一个村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办法,明确工作约束举措,拟定一份村环境卫生公约,明确需遵守的规矩。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行动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好入户路与院落门前三包制、村民卫生考核积分制,设置评选创卫标兵与卫生黑点曝光台,引导村民逐步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二是突出五方面重点抓落实。一是抓净化工作。通过动员各村在家人员,共同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消灭垃圾死角。配置垃圾桶,引导群众做好日常保洁。二是抓绿化工作,在村组主干道、入户路两侧、坡洼地种花草。三是抓院落整洁提升工作。做到材垛齐、围墙新、窑洞院落净。四是抓养殖规范工作。做到人畜分类、禽畜粪便集中熟化,循环利用。分片包干监管,与各项政策挂钩,确保路面不见禽畜粪便。五是抓隐患点治理。重点解决各村涉及的地质灾害点及道路隐患点治理,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年,我村完成厕改91个,已完成在家人口厕改任务。正在新建垃圾填埋场一处。新建村内生态公园一处,连翘种植亩,道路两旁栽植侧柏、油松、花草等,山上栽种山桃、杏树、枣树等经济林,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盘活资源促产业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抓好产业发展是振兴乡村的第一步。樊家岔村留守在家多为老弱病残,因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导致土地撂荒与闲置问题严重。经村“三委会”与驻村工作队多次外出学习考察,认真讨论。结合村情实际,我们以“盘活资源、提升收益”为抓手,按照党支部+专业种植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盘活闲置资源促产业振兴。

一是盘活闲置土地。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民、集体双增收。即农户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与专业种植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专业种植合作社承包土地,负责种植、管理、销售,所得净利益按6:4给农民分红。今年我们就是按这种模式将现有的亩高标准梯田流转出去的。三年内,我们计划把剩下的亩耕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将现有的亩川台地、亩坝地进行升级改造,发展节水灌溉现代农业,增加群众收入。

二是盘活闲置林地。针对村里现有1亩杏林,全部流转至村集体,按专业种植大户承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统一嫁接红梅杏。按照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保底+分红+务工收入,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针对现有的亩枣园,通过林下套种连翘,枣树嫁接酸枣,一块土地发展两种产业,让闲置的红枣资源活过来,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

三是盘活文旅资源。重点围绕村西明崇祯十六年居民所筑樊家岔寨、想你来公司民宿特色、春季杏花游览园、红梅杏采摘园、生态公园网红打卡地等文旅资源,打造休闲娱乐基地、窑洞文化体验基地、明代文化教育基地,融合一、二、三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村党支部始终充分发挥战役堡垒和党员领头雁作用,以党建促产业发展为抓手,现村内已建成的合作社和公司有6个,带动脱贫户和村民共同致富。

网格管理促组织振兴

为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全村82名党员划分在9个防返贫网格管理内,建立党小组。按照“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三级管理体系,做到责任网格化、任务具体化、指导常态化。通过“评星定级促争先创优,加强教育促思想提升,量化考核促工作落地”。在政策宣传、防返贫监测、民意反馈、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文明创建、服务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评星定级促争先创优。围绕“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落实、承诺兑现、阵地建设、民主管理、工作业绩”等方面开展自查及评星定级,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心为公的领路人李忠培,“红雄出马,不留话柄”矛调能手李红雄,致富带头人康斌斌。

2、加强教育促思想提升。按时收看远程教育,学榜样补精神的力量,学典型拓发展的路径。经常性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找差距补短板,共同谋划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严格落实好四议两公开,做到同心同向。

3、量化考核促工作落地。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请销假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议事决策制度、推动工作的机制执行,将上级下达的任务、镇上确定的目标、村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各项常规性工作,全部逐月排列,责任落实到人,细化分值,累计结果作为对党员及村干部年终考核认定主要依据,依此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4、守住三个底线。一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落实小组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台账登记注销制度、落实带值班制度、落实应急抢险预案,确保平时不出事,汛期不伤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坚持做到政策宣传到位,外来人员摸排到位,居家隔离人员监管到位。全力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努力构建群体免疫屏障。三是守住信访维稳底线。通过建立一支村内民事纠纷调解队,建立道德评议堂,召集当事人评理说事,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培育村风促文化振兴

村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樊家岔村把推进村风文明建设当作重要抓手,同时结合村党支部开展“群众点菜,支部派工”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

(一)空巢送温暖,孝道有内含。全村在家的60岁以上老人有人,多数为老弱病残,生活无人照料。我们常态化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敲门问安活动。9个网格按轮班制安排党员及村干部每天早晚开展敲门问安活动,及时掌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精神状况。同时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给予特别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涧县樊家岔村党建聚力五大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