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消、托、补三大法则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三个总则。由于疾病的病种、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程等不同,因此在临床具体运用时治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等11种。
(一)解表法解表法是用解表发汗的药物达邪外出,使外证得以消散的治法,正如《内经》所说“汗之则疮已”之意,即通过发汗开泄腠理,使壅阻于皮肤血脉之间的毒邪随汗而解。因邪有风热、风寒之分,故法有辛凉、辛温之别。
1.方剂举例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或牛蒡解肌汤;辛温解表方,如荆防败毒散、桂枝汤。
2.常用药物辛凉解表药,如薄荷、桑叶、蝉衣、牛蒡子、连翘、浮萍、菊花等;辛温解表药,如荆芥、防风、麻黄、桂枝、羌活、生姜、葱白等。
.适应证辛凉解表法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疮疡局部焮红肿痛,或皮肤出现急性泛发性皮损,皮疹色红、瘙痒,伴有恶寒轻、发热重、汗少、口渴、咽喉疼痛、小便黄、舌苔薄黄、脉浮数者,如颈痈、乳痈初起,头面部丹毒,瘾疹(风热证),药疹等;辛温解表法用于外感风寒证,症见疮疡局部肿痛酸楚,皮色不变,或皮肤出现急性泛发性皮损,皮疹色白,或皮肤麻木,伴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浮紧者,如瘾疹(风寒证)。
4.注意点凡疮疡溃后,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有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否则汗出过多,体质更虚,易引起痉厥、亡阳之变。所以《伤寒论》说:“疮家,身虽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其含义在此。
(二)通里法通里法是用泻下的药物,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得以疏通排出,从而达到除积导滞、逐瘀散结、泄热定痛、祛邪消毒的目的。外科通里法常用的为攻下(寒下)和润下两法。
1.方剂举例攻下法方,如大承气汤、内疏黄连汤、凉膈散;润下法方,如润肠汤。
2.常用药物攻下药物,如大黄、芒硝、枳实、番泻叶;润下药物,如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