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27岁的董慧勃一脸秀气,她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从父亲手中接过花椒基地的摊子。如今,董慧勃已经成了闻名当地的众达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当家人,合作社的花椒种植面积已达亩,带动周边区域农户种植花椒达余亩,引领一大批群众摆脱了贫困。
研究生返乡挑重担
冬季来临,庄户人家已经进入农闲时节,平陆县曹川镇下坪村的众达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却开始忙碌起来。几天前,合作社技术员刚在下坪村村民于小业的花椒园里指导修剪花椒树。12月5日,技术员又应邀去邻村马坪村祁法科等6户花椒种植户地里进行修剪指导。“我在合作社工作快两年了,对慧勃特别熟悉。”祁法科一边修剪一边说,“先前我听了几次花椒管理培训,但是对树木修剪还是有疑问,怕自己修剪不当,造成产量不高,和慧勃说了以后,技术员今天就上门为我们指导修剪,这下我心里就有底啦!”
董慧勃的家乡就在下坪村,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气候独特,土质条件很好,有着种植花椒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年,董慧勃从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城里高薪待遇,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将青春和创业的梦想定格在做大做强家乡的花椒产业上。如今,她不仅是平陆县众达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50余户社员的领头人,更是有多口人的下坪村村委会副主任。
“年,我研究生刚毕业,我爸就劝我返回家乡,他说花椒产业有发展前景,后续还有很多产业链可以延伸,今后大有可为。听了我爸的劝说,我犹豫过、思考过,因为回乡后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城市截然不同,更多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我对这片土地太热爱了,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回来。”董慧勃与记者回忆起当初返乡的情节。
一个“90后”的小姑娘,能挑起合作社这个重担,社员和村民又能信任她吗?看出了记者心中的疑问,董慧勃笑着说:“我爸从事花椒种植行业近20年,实践经验丰富,年成立平陆县众达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从上大学开始每年暑假都在花椒基地帮忙,对花椒市场价格、等级、质量都很了解,村民对我也很信任。年年底,我当选下坪村村委会副主任,大家的信任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正说着,村民陈巧兰插进话来:“别看小董年纪小,但是头脑灵活、办法多,我们现在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她!”
小花椒变身“脱贫果”
董慧勃返乡后,利用学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合作社实际,积极尝试使用电力烘干设备,使烘干花椒等级保持稳定,提高销售收入;在具备条件的土地上使用农用机械,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倡导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施用有机肥和叶面肥,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花椒品质。
年,花椒进入采摘季后,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了客商收购花椒,农户也无法晾晒花椒。合作社为了不使农户的花椒收益受损,在阴雨天将农户拉来的花椒全部收购。“那时候合作社花椒大棚承载量有限,在短期内收购量过多,对合作社其实也造成了影响。为了避免以后类似事件发生,我后来申请县扶贫开发资金10万元,搭建了新的花椒晾晒大棚,又先后购买了不同型号的花椒烘干机,这样既可以满足合作社大量的鲜花椒烘干,也可以为量小的农户提供烘干服务。”董慧勃说。
社员祁进林今年71岁,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对记者说:“有了合作社当后盾,今年进入花椒采摘季后,我没有向其他种植户那样急于采摘出售,而是等合作社联系客商,交给合作社统一出售,每斤鲜花椒比周边种植户收入高1元左右。我家的2亩花椒产鲜花椒约斤,卖了近1万元。秋天的时候,我又新栽了2亩花椒呢!”
“干了这几年,我感觉花椒树产生效益后,收入较为稳定,尤其对于年纪大的农户和贫困户,花椒产业能够成为他们主要收入来源,保障生活稳定。”董慧勃说。
此外,在销售上,董慧勃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增加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面。在土地高效利用上,她探索发展林下循环种养,在部分林间空地上种植连翘,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如今,一到秋季,下坪村的山梁沟壑间,一坡坡绿油油的花椒树挂满了圆溜溜的花椒果,一缕缕诱人的椒香饱含着山里人丰收致富的希望。年,董慧勃的花椒合作社销售收入达到万元,合作社贫困户收入约80万元,户均收入2万余元。截至目前,她已先后帮助30余户社员依靠花椒脱了贫。
“随着花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及产品加工已成为花椒产业后续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合作社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希望在花椒产业发展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花椒成为群众的致富果。”董慧勃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