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热议省委书记林武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寄予的三点希望——
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
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
举旗定向,把舵领航。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林武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对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强调要“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省委书记林武殷殷期许,为长治发展标明新“航向”,标定新“航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是我们落实省委要求、立足市情实际、顺应人民意愿的战略之举。信之愈深,行之愈笃。我市壶关县、平顺县、沁源县、沁县、武乡县和文旅、环保等部门干部群众学习省委书记林武讲话精神后纷纷表示,要坚定信仰、昼夜兼程,躬身践行、奋勇前进,提速奔跑、跳起摸高,把省委书记林武深邃思考的战略谋划,化为一个个火热生动的实践样本,立足生态本底,保持恒心韧劲,瞄准目标一干到底,真正使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成为长治的名片,在新时代的跑道上续写崭新的壮美篇章!擘画山水相依新图景
大美太行山,雄峡出壶关。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壶关县早已扬名四方。“省委书记林武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站位高、思路清,为壶关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旅游新城’定好了航标、划好了航线。”省委书记林武的讲话使壶关县委书记张宏方备受鼓舞、信心倍增,壶关的发展脉络更为清晰:立足绿色生态本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统筹抓好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轨道、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八泉峡供水等项目建设,积极主动融入上党城镇群,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生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把壶关建设成为东塔西阁遥相呼应、两山一湖山水相依、“口袋公园”星罗棋布、城市夜景华光璀璨、生态循环更趋完善的“生态旅游新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兼具的壶关县近年来备受游客青睐,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如何把旅游业做大做强,是该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郭志毅一直思考的课题。“树立谋全域、树旗舰、在文旅融合上创出壶关品牌的思路,以服务业提质增效、文旅品质提升为牵引,以壮大文旅企业、提升游客满意度为主线,以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旅精品为路径,以龙头景区打造、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抓好精品民宿、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业态丰富、市场活力迸发、设施配套完善、整体消费提升的新局面,悄然在壶关打开。新岁启封,壶关县林业局局长宋波就开始谋划:在大峡谷、石坡、树掌、店上、晋庄、东井岭等乡镇的荒山建设乔灌结合生态防护林1万亩;在石坡、店上、集店、大峡谷、东井岭、百尺等乡镇完成防火通道50公里;全面推行林长制,倡导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扶持和培育林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提升连翘等优势林产品就地转化加工能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种下一棵树,养好一片林,换来青绿满城,这样的壶关,可期可待。文/贾志敏
太行山大峡谷雄浑瑰丽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立足生态本底,保持恒心韧劲,瞄准目标一干到底,真正使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成为长治的名片。”“省委书记林武在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标定了新目标、规划了新航线,也为平顺在红色土地上实现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平顺县委书记连树斌深感使命在肩,又信心满怀。平顺是劳模故里、生态之城。连树斌说,作为长治向东开放的桥头堡、绿色低碳的后花园,平顺将弘扬劳模精神,厚植生态底色,做强绿色经济,推动美丽山城蝶变为美丽经济、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要高质量实施国土绿化,高标准抓好污染防治,将绿色打造成平顺最亮丽的底色。要夯实“三大基础”,全力抓好省道过境改造、漳河南岸旅游公路、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文卫路北延张井等修路兴水塑城重点项目,破解绿色经济发展瓶颈。要推进“四大发展”,持续加速潞党参小镇、中国电建抽水蓄能电站、通天峡5A级景区创建等项目进度,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争做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先行区。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太行宜居山水名城的目标,平顺提出了提速做优“风光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文旅“四大业态”的方向和任务。平顺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副主任、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湘鹏表示,要聚焦旅游六要素,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在吃、住上下功夫,在行上加把劲,在游上出把力,在购上鼓干劲,在娱上见成效,扎实苦干、久久为功,让平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处太行山南麓的石城镇王家庄村,有多年的历史,村上有“人工天河”红旗渠,村下是湍流不息的浊漳河,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古村落。而王家庄的“当家人”王翠萍,年过半百时选择回乡创业,依靠古村落、兴起旅游业,让王家庄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元到如今的年收入超元,带领王家庄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康庄大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翠萍说,今年,他们将坚持农旅结合,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发展花椒和连翘种植,绘就出一幅古韵悠长、产业兴旺、绿色生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文/刘婷婷通天峡险峻多姿
蹚出生态富民新路子
“立足生态本底,保持恒心韧劲,瞄准目标一干到底,真正使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成为长治的名片。”省委书记林武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对长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沁源县委书记赵永进表示,要把林武书记的讲话转化为实际行动,坚持系统性思维、融合性工作,自觉把县域发展放在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贡献力量。
沁源境内,满目皆绿。绿色,是沁源的底色,是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赵永进说,推动绿色发展,就要保护环境,腾出生态环境容量,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以“双碳”目标为统领,发挥水电核心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力争装机容量兆瓦的李家庄抽水蓄能项目、兆瓦的整县域光伏电站项目年内开工,有序推进新能源+农林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
绿色发展如何更稳健地跑出加速度?做好黄河流域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把沁河源头保护好。科学规划县城空间功能布局,统筹推进“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一体化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星塔片区棚户区改造、地下管沟改造等项目建设步伐,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铆足干劲接续奋斗。沁源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局长胡庆杰谈起发展规划思路清晰。
数九寒冬,雪落沁河。沿河而行,来到官滩乡红源村,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宽阔了,环境优美了,房屋整洁了。村民们炸丸子、购年货,弥漫着年的味道。说起生活的变化,村民范东科掩不住内心的欢喜:“这些年村里发展旅游,靠着在村里务工,一年增收2万多元,日子越过越有劲。”“林武书记的讲话使我对基层工作更有信心,我们村委要切实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责主业,拿出抓脱贫攻坚的劲头真抓实干,把良好生态和浓浓乡愁转化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吸引更多人来投资,让全村所有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文辉对未来更加笃定。
文/王雨苗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风光旖旎
擦亮绿色发展新底色
“要树牢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系统观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省委书记林武在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为我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推动生态修复,夯实绿色发展底色,才能为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增色。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晚花深知重任在肩:“经过几年的治理,我们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但仍未到歇歇脚、松口气的时候。”在一场场保卫战中,我市锻造出了一支环保铁军。这支铁军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继续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一微克一微克去抠、一天一天去争取,蓝天就会越来越多。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杨飞对此深有感触:争取更多蓝天,就要围绕“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运输结构绿色升级等工作,持续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不断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牢记林武书记嘱托,市生态环境局水科科长罗小锐定下了目标、谋划了举措,以浊漳河、沁河、辛安泉、漳泽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系统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业污水治理等“十大任务”,做到治污减排和生态扩容、系统治理和靶向治疗、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并举”,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废烟白了、废水清了、垃圾变得无影无踪了,从这些细节能看得出长治生态环保的决心和力度,文明城市名不虚传。”在外务工回来过年的宋文华,是潞州区五马街道南石槽村村民,看到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欣慰又激动,同时也对我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充满信心。(贾志敏)书写水美名城新篇章
赶考路上,砥砺前行。省委书记林武在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对我市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寄予厚望,这一目标扣准了时代脉搏,突出了太行精神,彰显了山水特色,必将不断开创长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沁县将以打造现代农业高地、文旅康养胜地为重点,以强教、强医、强商为抓手,努力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沁县县委书记秦军说,沁县将高标准兴水、高质量增绿、高水平创城,深度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加快实施“百里环湖旅游路”“水美乡村田园游”等文旅康养开发工程,为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作出沁县贡献。农业兴,乡村兴。松村镇是沁县的“东大门”,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集聚效应,为全镇实现产业优势突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松村镇党委书记李育鹏表示,松村镇将围绕“多元化”“现代化”“持续化”三个关键词,依托农业产业示范区所在地的地理优势和高铁“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推进封闭式有机农业循环发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依托“沁州黄”小米,扩大种植面积,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扩大产量、提高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沁州黄”品牌。继续小杂粮种植、肉鸡肉猪养殖和设施蔬菜种植,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宽敞的院落、整洁的圈舍、清晰的标识,这是南里乡东庄村东盛通禽畜养殖有限公司给人的第一印象。山西大象禽业集团以精准扶贫模式为依托,在东庄村建立生猪养殖项目,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益,还为上百户农户分红约15万元,真正实现了村美民富产业兴。“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牢牢牵稳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打造有特色产业的美丽乡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志乾谋划着东庄村的未来。(刘婷婷)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庄严肃穆
闪耀红色基因新荣光
“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绿水青山间绘就长治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省委书记林武在参加长治代表团审议时对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寄予厚望,为武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让太行精神永不褪色、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林武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对武乡未来信心更足,在武乡这片红色热土上,太行精神历久弥新,红色基因赓续传承,要全力用好“武乡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传承、在创新中提升,让红色更红、绿色更绿。“结合当地特色,高标准谋划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就如何创优特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武乡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高俊红认为,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依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建设太行山军事文化产业园,打造精品景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实施太行红色产学研基地和王家峪“1+4”、砖壁“1+9”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等项目建设,实现革命文物活化与保护成果共享利用,以红色文旅产业为引擎带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为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档加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巧做山水文章,锚定发展目标。“林武书记的讲话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通过更有力的举措,传承延续武乡红色文脉,彰显武乡山水肌理特色。”武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孙亚东深感使命在心、重任在肩。今年,将持续实施城市更新、品质提升、路网畅通行动,以新区“一横两纵”主干道路建设为重点,以老城区路网提质改造、排水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扩建等工程项目为支撑,以推动功能退化街区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为重要抓手,全面增强群众幸福感,努力打造太行“红色会客厅”,闪耀红色基因新荣光,着墨太行山水名城新画卷。(郭嘉)拓宽旅游发展新路径
“林武书记对我市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希望,为我们提速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林武的讲话后,市旅游局副局长郜治平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文化和旅游相生共兴、融合交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长治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有利于走出长治文旅发展新路径,开创文旅繁荣新局面。在未来发展中,我市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同时全域推进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国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
向着山野走去,在雄奇壮阔的太行山和峡谷清涧间不觉忘俗;行走在城市中,不经意撞见的非遗博物馆、古建筑散发着厚重历史的醇香。宜居宜游、宜业宜养,这是襄垣县虒亭镇党委书记常静对家乡的感受,也是许多长治人和外地游客的体会。
近年来,虒亭镇依托宝峰湖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聚焦康养、避暑、休闲、特色产业重点发力,环湖产业带逐渐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保护传承好绵延千载的村忆乡愁,让三晋文脉在乡村振兴中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也致力于让美丽虒亭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之地。”常静说。
一场大雪让黎城县黄崖洞景区开启了最美素颜模式。围绕打造“全域旅游百里太行新画廊”的部署,黎城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构建出黎城“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大格局。“绿色是长治最亮丽的底色,红色是长治最耀眼的标识,黎城必将迎来文化旅游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黎城县旅游局局长郭磊表示,将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为中心,契合全省“太行、黄河、长城”三大板块发展,进一步做大区域旅游市场,做强区域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品质,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马慧荣)
来源丨长治日报
编辑丨秦天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