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靠山吃山,遍地都是资源,农村人是怎样利用
TUhjnbcbe - 2024/9/11 23:16:00

#国庆档#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来源,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家乡都是最好的,家住高寒山区的人也同样以自家引以为豪。就拿经济收入来说吧,只要家里有劳动力,只要自己不懒,只要自己肯动脑筋,一个家庭年收入10万元轻而易举,最大的资源在于人少地多,林产品资源丰富。

综合起来,秦巴山区的高寒山区农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入:

松树资源丰富。高寒山区以华山松和红松居多,成年松树3年会结果一次,大小年现象非常显著,大树一株可以采收松树坨公斤,按照目前的价格,可以收入元。在这个地方,有的家庭有松树面积上千亩,一般家庭也有50亩以上,一个家庭仅采集松子就可以收入3万元以上。青冈树资源丰富。在高山区,除了松鼠就是青冈树等资源,它们都可以作为香菇、天麻、木耳、猪苓等栽培的资源加以利用。而且这些林产品最适宜在气候冷凉、空气湿度大、没有污染的环境中生长,不仅产量高,商品性能好,还属于无公害林产品,颇受市场青睐。做得最多的还是人工栽培香菇、天麻和猪苓,青冈树只需要15厘米就可以栽培了,3年就可以更新一次林木,而椴木栽培两年后才需要更新青冈树。因为数量极多,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生产需求,经济效益显著。当然,现在进行代料栽培更能节省木材,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技术和人工罢了。中药材资源丰富。高寒山区除了树木就是中药材,其中连翘、五味子、天麻最多,当地农民每天都能在山林里面采集中药材获得80元以上的收入。

4.土地资源丰富。别以为高寒山区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农作物,但产值很高。近年来流行农村人进入城镇,脱贫攻坚把住房问题作为解决贫困人口的主要措施实施,大部分人都迁移到城镇居住,里下来的人口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一个人可以种植50亩以上的土地不成问题。高寒山区最适宜马铃薯生长,也是低山区马铃薯最主要的种薯来源,况且高寒山区马铃薯个大味道好,根本不愁卖,一亩地最低产出斤马铃薯,产值最低元,一年下来收入不下10万元。种玉米很简单,投入也不多,一亩地收获斤轻而易举,也能收入元。

5.旅游资源丰富。高寒山区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真正的天然氧吧,只要有配套的设施,就能留住很多度假人员和旅游人员,给他们只需要当地的野菜、腊肉、土鸡蛋就可以了,再用当地最原始的农家风味做饭菜,喝上一壶自制的原生态老酒,就能留住他们的心。事实上,有人这么做了,每个礼拜都有人光顾,有的房间海被别人长期承包,获得收益不错。

高寒山区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并没有有效利用。想要成功利用现有资源和开发资源,取得利益最大化,需要善加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思想观念更新。山区经济落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信息闭塞、文化程度偏低和思想观念滞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扶持几个人富起来,其他人看到了好处就会模仿。比如进行天麻有性繁殖栽培,只需要3年就能让当地人看到增产潜力和经济效益,切忌一次性大面积诱导,结果会适得其反,因为他们并不心疼别人的投入资金,他们已经习惯了扶持,主观能动性太差。技术更新。高寒山区的人都习惯于老办法,比如种木耳只需要砍倒树木,第二年直接在砍倒的树木上面点种菌种,根本就不想挪动分毫。通过培养科技带头人计划,让专业技术人员亲自指导,第二年就能看到效果,比起组织学习强了许多。选一个好的带头人。高寒山区最需要的恐怕就是一个好的村级班子了,只要村干部有科技意识,有市场观念,有带领当地发展主导产业的主动性,什么都好说了,但是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村干部年龄偏大,科技意识淡薄,发展意识不强,市场意识弱,只有培养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走向村级一把手为主才有可能实现质的飞跃。成立有效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一个主导产业离不开一个好的经济合作组织,离不开产前产中产后一条路服务,只有产业选准了,思路不偏差,技术过硬,基地规范化操作,产品有人收购,有人加工,有人能想办法卖到好价钱才能持续发展,形成品牌。拓展市场开发力度。高寒山区的产品多,数量大,质量优,但是没有真正推向市场,没有品牌意识,说什么都是空谈,这需要一系列的支持和自主能动性。

总的来说,高寒山区农民已经开始觉醒,但是底子弱,没有好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总体意识,经过各方面的磨合和协作,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靠山吃山,遍地都是资源,农村人是怎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