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
TUhjnbcbe - 2024/9/2 17:54:00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ask.bdfyy999.com/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

基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zhuīsùwéimùliàow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持续不断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大幅提高。

B.能否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

C.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D.年,嫦娥五号登陆月球正面,并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首次”,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安塞腰鼓》是一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铿锵语句传达了勃发的生命的激情,复叠咏叹出对高远生命的热烈颂歌。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社戏》就选自这部文集,文章回忆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往事。

D.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最后一段写刘子骥的事,目的是对桃花源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渲染,增添它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这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

4.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7分)

(1)城南初中拟举行“绿色低碳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4分)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字数不超过20个字)(2分)

绿色低碳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请你写出两条可行的建议。(2分)

建议一:

建议二:

(2)世间没有随随便便地成功。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傅聪成为一代德才兼备钢琴大师的

原因。(3分)

①二月十九日:石蜡油一整瓶,平时少用些力气,靠搽油补救也不是办法。

②八月十六日晚: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③十一月二十三日夜: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蒙蒙眬眬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选自《傅雷家书》)

5.用课文原句填空。(12分)

①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贺敬之《回延安》)

②,君子好逑。(《关雎》)

③蒹葭萋萋,。(《蒹葭》)

④,悠悠我思。(《子衿》)

⑤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二、阅读与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7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宇文六

唐·王勃唐·常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花映垂杨汉水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微风林里一枝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今江北还如此,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愁杀江南离别情。

6.《送宇文六》一诗中,“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两句有何作用?(3分)

7.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感情基调不同,结合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游青碧溪记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②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③为潭观、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④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⑤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文/明·李元阳)

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杨公邛崃:杨仲琼,大理知府,四川邛崃人。③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④靡:冲荡。⑤毅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郡守杨公邛崃招予复至溪上

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1)深穷其源()(2)深丈许()

(3)缘溪而出()(4)因地赋形()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11.文写李元阳多次游青碧溪“屡月不能忘”,文写柳宗元游小石潭“不可久居”。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别说出其中的原因。(4分)

予每至溪上,縠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不能忘。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15题。(15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到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到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下面是部分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其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1)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此诗描写的是山西长治一带的景色,山西长治位于北纬36度)

(2)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此诗描写的是成都一带的景色。成都位于北纬31度)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节选自《语文杂谈》有修改)

①随着气候变暖,物候正在发生变化。

②地面物候资料显示,~年间,北美地区春季的生物物候提早了6天。到年期间,欧洲地区叶子提早6天发芽,秋季叶子推迟5天变色,即春季事件平均提前大约6天,而秋季事件平均推迟大约5天。在地中海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大多数常落叶性植物叶子的生长比50年前平均提早了16天,而落叶时间平均推迟了13天。基于遥感观测的生长季变化研究支持近20年植物生长季提前,而结束时间推迟的结论。

③过去25年中,英国的蚜虫在其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提早了3~6天;过去20年,英国蝴蝶不仅出现的时间提早而且飞行期延长了。从~年间在荷兰最常见的微鳞翅目昆虫的最大个体数出现时间平均提早了12天。在西班牙东北部,蝴蝶出现的时间也比年提早了11天。~年间,美国纽约州青蛙鸣叫的时间比~年间提早了大约10天。幼虫期和成虫期的变化也是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回应之一。

④鸟的迁徙和繁殖时间也对温度的变化相当敏感,所以全球变暖会导致鸟类春季活动更早地开始。在欧洲,鸟类提早筑巢部分归因于植物生长的提早及由此引起的鸟赖以为食的昆虫的提早生长。

⑤区域分析表明,春天冰雪消融的提早趋势与在高纬观察到的不断变暖是相一致的。在苔原、冻土地带和北方生物带上,冰雪的消融期比上个世纪至少提早了一个星期。与20世纪70年代中期相比,哈得逊湾西部的冰解冻平均提前3个星期。

⑥尽管不同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但大量的物候变化都表明了春季提早、生长季延长的现象,物候已经对最近20多年来气候变暖发生了显著的响应。

(来源于年2月25日《中国气象报》,有改动)

图一: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小麦覆陇黄秧苗青青

图二:

1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连虽然在北京以南,但是由于大连靠海,所以大连冬天比北京暖和,春天却比北京寒冷。

B.在华南丘陵地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却反不适应,这说明热带作物不适宜种植在山脚。

C.尽管不同的物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但是这种变化的总体倾向却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D.英国南部到年十年间春初七种乔木开花和抽青的日期比到年十年间迟9天,是受了气候变暖的影响。

13.材料一中的划线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下列问题。(3分)

(1)农忙季节,人们需要依据时令来安排生产,材料四图一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物候现象描述出来。(2分)

(2)一位东北农业专家说,在40年前,农业技术人员常常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叫他们千万别着急。40年过去了,现在这种说法还对吗?请你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1分)

15.阅读材料三,概括全球变暖使物候产生了哪些变化?(4分)

16.如果要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各选一个例子,放到材料一中相应的段落,作为说明某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例子,你会选择哪些内容,放到材料一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8分)

快递里的深情

自从故乡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差五就会给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起初,父亲听说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父亲平日里从不“捣鼓”手机,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热情,每次收到取件短信通知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开着电动三轮车,去距家8里路之遥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繁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联系的温情纽带。

一个平淡无奇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作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他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

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着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都会心花怒放,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而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份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奔——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份快递。我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土豆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菜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致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用快递寄过去”。

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时空的距离。我们频繁地给彼此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恒远、历久弥坚。

(选自《读者》.1)

17.文章围绕“寄快递”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都会心花怒放,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繁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

19.文中“我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你能根据语境揣摩父亲当时的心理吗?(2分)

20.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作用?(4分)

21.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虽然很平常,也很普通,有时却承载着深厚的感情。请揣摩下面的两段文字,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4分)

(材料1)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土豆和红薯。——《快递里的深情》

(材料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社戏》

三、写作(70分,其中含书写10分)

2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落幕,主题曲《一起向未来》唱响祖国各地,飞向大江南北。它向我们传递的理念是:勇于挑战,自强不息,未来可期……。生活中,这样励志的歌曲很多,请以“歌声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记叙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