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正式吹响了“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超千亿的冲锋号角,作为超千亿行动七大攻坚战中乡村振兴攻坚战的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将坚决扛起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夯实“三农”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开展乡村建设,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铺展农业农村新画卷,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坚持精准聚焦,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工作衔接、政策衔接、队伍衔接、机制衔接,加强后续扶持,全力防返贫、防新贫。健全完善防贫返贫机制,对全市所有脱贫户和防贫监测户实行产业项目到人到户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新的返贫致贫底线。精准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11个资产收益产业项目,不断拓宽脱贫人口就业门路,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全面开展“回头看”,对全市情况进行再摸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坚持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结合各乡镇选取19个村庄创建年省级美丽乡村,计划投资余万元,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美化街道、游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完善村民服务设施。抓好重点工程,实施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玉带河沿线19个村庄人居环境连片整治提升,提升修建农村公厕90个,抓好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周边村为重点的10个村的管网及污水处理建设,抓好7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建立完善全域建筑垃圾治理监管机制,促进全域提升、全域美丽、全域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围绕“四大产业、三大集群、南北两带”,立足延链补链强链,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谋划产业振兴。
“四大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生猪产业强龙头,投资13.86亿元续建扩建益源、智寿源、鸿硕、愚公4个规模10万头以上的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武安小米创精品,投资万元、争取省级项目资金万元,建设高标准数字化、智能化制种基地亩,建设优质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绿色防控及绿色基地认证1万亩;道地药材增效益,争取年省级中药材项目资金万元在西部山区建设5个中药材生产基地,全市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规模化种植企业达到40家。计划投资0万元成立河北省连翘技术产业研究院,形成研发和成果转化量化生产一体化,年处理连翘叶0吨,连翘萃取物吨,产值2亿元;特色林果提品质,新增优质特色水果基地0亩,创建优质特色水果示范园2个、精品示范基地1个,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佛龙山”“洺岸”“朝阳湖”本地知名品牌。
“三大集群”重点打造生猪、谷子、中药材三个省级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集群以愚公、豚之源、智寿源、益源、畜源为链主,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到年生猪存栏达到60万头,出栏达到万头,将武安建设成华北乃至北方最大的优质瘦肉型猪生产调出基地;谷子产业集群以金粟源米业、德远商贸为链主,编制小米产业指数,培育武安小米品牌,到年全市优质谷子种植面积稳定到30万亩;中药材产业集群着力建设科研示范基地,创建河北省连翘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申报“武安连翘”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年全市中药材面积、产量发展到50万亩、50万吨。
“南北两带”以北洺河北岸“三镇两乡”为重点打造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带(谷子、生猪),以南洺河两岸“三镇一乡”为重点打造南山沟特色种植产业带(中药材、林果),力争到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增至66%以上。
来源:新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