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针对一则“钟南山院士团队体外研究发现板蓝根对新冠病*有效”的热传新闻公开回应:“我在几天前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合作协议(论坛)中曾讲过一句话,复方板蓝根,而非板蓝根在实验室有抗新冠病*作用,这离体内有效还很远,白云山药厂作为‘内行人’应很了解,但(其中)有人断章取义,将我这句话扩大,甚至说是板蓝根,这是一种歪曲,有关部门已出来澄清。”
全文约字,阅读约需6分钟
虽然真相已被澄清,但现实生活中板蓝根的迅速“蹿红”的确引发了一波抢购板蓝根的热潮。那么,板蓝根真的要抢吗?
01
板蓝根是怎么走上神坛的?
自钟南山院士表示经过团队研究发现,复方板蓝根在体外测试中能够有效抑制新冠病*开始,网络上即开始盛传“钟南山团队对外表示,白云山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有效。”以及与其类似言论,这也立刻激起了人们对于板蓝根的购买欲望。许多在网络上销售板蓝根的店铺都显示缺货,而许多线下药店的板蓝根也被销售一空。板蓝根购买的热潮还推动了许多医药企业的股价大幅度上涨,其中以白云山制药企业的股价增长幅度最为惊人。
板蓝根的断货,令很多网友愤慨,大众的不理智,令很多有真正需求的人却买不到货。抢购板蓝根药物的热潮以及股价的飙升其实恰恰体现了普通民众以及市场对于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的渴求。只要在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上有一丝的风吹草动,民众和市场就会立马给出积极的回应。从数月前的双*连,连花清瘟,到今天的板蓝根,疫情防控刺激市民开始了囤货之旅。然而,板蓝根真的对治疗新冠肺炎有“神效”吗?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0月18日,白云山就已发布澄清公告称,有关媒体报道所涉及的相关结论,只是针对公司合营企业白云山和*公司复方板蓝根颗粒开展的,抗新型冠状病*体外筛选的实验结果,后续还需对该产品开展进一步相关工作,相关工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复方板蓝根颗粒的销售预计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据白云山介绍,目前,板蓝根产品在国内市场已是充分竞争的产品,板蓝根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已获批准的文号数量众多,板蓝根产品不是公司或其附属企业的独家生产品种。
说白了,板蓝根卖脱销,白云山并不是真正的利益收获者。有关专家表示:“显示出体外抑制药效”与最后证明有治疗效果还有很长的距离。这也就告诉我们,我们要理性看待板蓝根,不妨可以从中医药的角度来尝试解读板蓝根!
02
板蓝根与中医药史的不解之缘
板蓝根其实是一味较常用的中草药,但若要追溯板蓝根入药史的记录,可谓是源远流长。
据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蓝实“味苦,寒。主解诸*,杀蛊蚑、注*、螫*。”到了唐代,有关记载不断增多,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不少用板蓝根不同部位入药的药方。“板蓝根”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虎掌丸的药方中。此外,官方典籍《圣济总录》、名医钱乙著作《小儿药证直诀》中也都有含板蓝根方剂的记载。
明后期,李时珍将蓝实分为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五种,并指出马蓝就是板蓝,但由于古代本草著作记录不详、诸蓝入药疗效相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官方民间对板蓝根植物来源的记载都比较混乱。
03
深入挖掘板蓝根的药用价值
板蓝根不仅是一味道地药材,同时也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这一概念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是源于古代的一项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根据《本草纲目》的内容记载,板蓝根入心、胃经,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解心胃热*等,而板蓝根具体的药理作用则有以下六种。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菘蓝的清热解*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菘蓝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菘蓝及其活性提取物对乙肝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柯萨奇病*等均有抑制作用。
2、抗内*素作用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内*素具有普遍的影响,显著降低内*素性DIC家兔血清LPO水平,提高其SOD的活力,从而拮抗内*素的生物效应。
3、解热作用
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据研究,菘蓝能降低伤寒、副伤寒等所致的体温升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4、抗炎作用
非特异性抗炎试验表明,菘蓝显著拮抗细菌、病*引起的炎症反应。
5、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研究表明,菘蓝对二磷腺苷诱导的家兔血小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尿苷、次*嘌呤、尿嘧啶、水杨酸等。
6、具有消肿,抗过敏作用
菘蓝多糖对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其实,板蓝根就是一味清热解*、利咽消肿的中草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也有相似功效。板蓝根作为中国人熟悉的清热解*的中草药,基本上全部的感冒清热冲剂里都有板蓝根成分。
平平无奇的板蓝根过去曾被我们闲置一边,但一到流行病暴发,却成了一包难求的“神药”,建议大家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选择服药,不要盲目跟风哦。板蓝根虽是清热解*、抗击流感的代表性产品,最近被大家摆上“神坛”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但称之为“万能神药”却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因为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遵医嘱,这才是科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