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东南州科技局*组书记欧幸福、*组成员陈再锦一行前往定点帮扶村——剑河县岑松镇报谷村和塘脚村开展帮扶调研工作,深入产业基地考察经果林冬季管护情况,不断夯实帮扶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产业基地考察经果林冬季管护情况
此前,黔东南州科技局立足当地市场需求,在“优、特、俏”小众产业品种上反复论证调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后,最终决定在当地发展时令小众水果产业,尽量规避市场风险。其中,在塘脚村组织实施妩阳红桃种植项目57亩,在报谷村组织实施玛瑙樱桃、八月瓜等项目60余亩。建设期内,当地还套种西瓜和发展蜜蜂养殖等产业,以确保日常收支平衡。经过连续多年投入,两村种植的经果林目前长势良好,已全面进入丰产期,年总产值预计可达80余万元,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
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该局在帮扶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资源优势,组织了一批专家针对两村的具体生态环境,编写完善了《妩阳红桃丰产栽培技术指南》《高海拔玛瑙樱桃栽培技术指南》《林下套种新品种引进西瓜种植技术指南》《不同蜜源中蜂养殖技术指南》等种养殖技术规范。
剑河县岑松镇塘脚村的妩阳红桃挂满枝头
同时,该局还积极协调凯里学院、黔东南州农科院专家和省级科技特派员,为村里的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指导规范种植、开展日常管护等服务。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理论培训10余次,实操技术培训20余次,组织外出考察培训6次,项目参与群众人均参加技术培训达5次。现如今,两村村民均能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树型整理、追肥等日常管护技术,产业振兴的技术基础得到了夯实。
年,黔东南州科技局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又引导村级合作社利用集体经济累积资金和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不断扩大当地的产业规模和丰富产业类型。其中,在塘脚村流转土地30余亩,组织实施*金李种植项目和筹备中药材连翘种植示范项目;在报谷村组织实施魔芋示范项目10亩,进一步扩大中蜂养殖项目和八月瓜项目规模。目前,黔东南州科技局已组织开展新产业项目技术培训3次,产品市场调研1次,基地考察2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潘晓飞
编辑杨羽刘诗雅
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