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5218115.html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以大量黏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黏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
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
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
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稠,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或*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或腻,脉弦数。
3.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腻,脉滑数。
4.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黏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苍耳子鼻炎胶囊、辛夷鼻炎丸等。
2.胆腑郁热证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龙胆草、栀子、*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推荐方药:甘露消*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川木通、石菖蒲、*芩、川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二)外治法
1.鼻窦置换疗法:使用中药灌洗液灌入鼻腔,以正负压交替吸引分泌物。
2.理疗:TDP照射或红外线照射等。
3.熏蒸法:选取芳香通窜的中药进行熏蒸。
4.鼻腔(盥洗)冲洗法:辨证选方用药或用高渗盐水冲洗鼻腔。
(三)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主穴:迎香、攒竹、上星、印堂。配穴: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2个。
2.艾灸法:囟会、前顶、迎香、四白、上星。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命门。每次选主穴及配穴各1~2个。
(四)健康指导
1.预防感冒,指导病人正确擤鼻,正确使用滴鼻药。
2.保持空气流通,在污染环境中应佩戴口罩。
3.戒除烟酒,忌食辛辣。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评价指标:参照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所推荐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中文版。
2.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治愈:鼻部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疗效指数≥90%。
显效:鼻部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改善,疗效指数≥66%。
有效:鼻部症状及体征改善,疗效指数≥26%。
无效:鼻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26%。
(二)评价方法
1.记分方法:根据量表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3月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来源: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
基层医生俱乐部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