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春光本报通讯员叶新波
夏日,卢氏县范里镇关道村核桃林内,许多农民正在林下黄精地里拔草。半晌,宏运农贸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李荣飞,驾驶农用机动车送来了绿豆汤。一声招呼,大家聚拢过来,一边喝着解暑的绿豆汤,一边对李荣飞赞不绝口。
李荣飞生于年,年与邻村姑娘李爱粉结婚。婚后,小两口怀揣致富梦想,栽烟叶、种玉米,但因缺乏技术等原因,收入微薄。随后,小两口到北京等地打工。
年春节,小两口到西峡县李爱粉姐姐家走亲戚,了解到姐姐的邻居家,种了巴掌大一片黄精,年收入就近千元。黄精又名老虎姜、鸡头参,具有补脾、润肺、生津作用,兼具食用、美容、观赏等功能。闻听这条信息他俩如获至宝,萌生了返乡种植黄精的想法。
于是,他们购买黄精种子回家栽植。年春,亩黄精播种后,他们心里突然忐忑起来:种这么多黄精卖给谁?为此,他们专程到许多中药材交易市场了解行情,听说黄精供不应求,才算坚定了种植的信心。年春,将黄精种植面积扩大到亩。
同时,各种困难也接踵而至。首先是投入资金短缺。实际支出远超预算,借亲朋的开支殆尽也不能填平资金缺口。李爱粉说:“本以为40万元足够,但实际支出80万元。既然干了,就得坚持下去!”
正当此时,卢氏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给他们提供一条信息:产业扶贫信贷业务正在办理,可以试试。李荣飞尝试向邮政储蓄银行低息贷款40万元很快到账,一下解了燃眉之急。
其次是田间除草烦恼。年至年,降雨偏多,田间杂草疯长,影响黄精生长。为消除草害,他们雇用大量人力,仅年就除草12遍,每遍人工成本2万多元。
李荣飞说:“有时,好不容易把地这头的草拔完了,地那头的草又长出来了。为了节省工钱,工人们下工吃饭,俺俩继续顶着烈日除草。”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年7月,李荣飞意外从8米高台上掉落,腰椎骨折,照顾丈夫、孩子、田间活计的重担全落在李爱粉一人肩上。“本来贷款到期还款后可以续贷。结果他一受伤,贷款也停办了。我只好挨个求助亲朋,有的给元,有的给0元。”李爱粉说,她费尽周折才算还清贷款。李荣飞住院4个多月,瘦了26斤,总算挺过这一关。
大山深处这片土地,塑造他们坚韧的性格。夫妻俩携手并肩,终于迎来收获的喜悦,近年来通过销售黄精种子、新鲜黄精根状茎等,每年都能获得丰厚收益。
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镇党委、镇政府多次给予支持,鼓励他们注册成立宏运农贸中药材合作社,累计帮助解决多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只要拨个电话,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技术专家随叫随到,为黄精种植把脉问诊。
三门峡市农业农村局中药材工作专班技术人员和市农科院中药材课题组业务人员,专门为夫妻俩开通热线电话和
“销路全靠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介绍,没有他们,我们根本找不到恁多客户!”李荣飞说。年下半年,由县农业农村局中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推荐的栾川、西华客户,购买黄精根茎13吨,每吨售价1.8万元,收入20多万元。
年下半年,亩黄精进入采收期,一算账,毛收入余万元,除去成本开支,净收入万元。年,合作社的亩黄精,产鲜黄精万余公斤,除卖5万公斤鲜种子外,还将万公斤鲜品加工成45万公斤干品,鲜种子每公斤售价16元至18元,干品每公斤售价80元,目前全部售罄。
对于有黄精种植意向者,夫妻俩以每公斤9元的保本价提供种苗,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范里镇窑上村党支部书记赵富森说:“小两口不仅通过努力换来自己的幸福,也让许多乡亲走上了致富路。我在他们的带动下,年在自家连翘树下套种4亩黄精,第四年就收入20万元。每年3个多月的田间管理高峰期,夫妻俩都会雇用农民50多人,给予每人每月0多元务工收入。”
年10月,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上,他们的黄精种植基地被评为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强县示范基地;年1月,被三门峡市林业局授予年度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单位。
如今,夫妻俩干劲十足,购置烘干设备,筹建加工车间,努力使黄精产业做大做强,以带动更多乡亲走上产业振兴路。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