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接
国医大师熊继柏:讲一个不能轻视的小病—感冒(上)
三、个人经验
1.感冒的用药必须结合时令气候
我刚才前面讲的,兼夹邪气,我们就必须依据时令气候的变化来指导诊断和处方。
比如,春天。春天是什么气所主?第一是厥阴风木主令;第二是少阳初生之气,阳气升发的季节。“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而厥阴者,肝也;少阳者,胆也。换句话讲,是肝胆之气主司的时候。所以春天的感冒,是风热证也好,是风寒证也好,都要重视一个方:小柴胡汤。
当然柴胡汤有柴胡汤的主症,寒热往来,口苦,呕逆。没有呕逆,也没有明显的口苦,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柴胡汤也要用柴胡。柴胡是干什么的?小柴胡汤的柴胡,我们是讲和解少阳枢机,少阳为枢。但是,我们要推敲一下柴胡本身的作用。它是个什么药?
它本是一味解表药。《药性赋》里面讲得很清楚:“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柴胡是入胆的,它也可以入肝,肝胆相表里。四逆散,柴胡疏肝汤,逍遥散,柴胡干嘛的?疏肝的。在补中益气汤里,柴胡干嘛呢?升提的。但是柴胡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解表的作用。它不仅入少阳入厥阴,而且可以解表。所以,春天治感冒一定要用柴胡。
比如春天治风热感冒,我就常用银翘散加柴胡,或者是银翘散合小柴胡汤。柴胡可以重用。如果要用它解表的一面,柴胡可以用到15克,乃至30克,这才能够发挥它解表的作用。这是一点小经验。
夏天夹暑感冒,我刚才讲了,新加香薷饮。后世有一些医家把新加香薷饮里面再加两味药,一个茯苓,一个甘草,称之为五味香薷饮。我不同意这一点。为什么?疗效不好,不如吴鞠通的新加香薷饮效果好。
我琢磨,夏季是暑湿季节,新加香薷饮确实还有它不足的地方。加点什么药呢?我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加了两味非常有效的药。一味药是必加的药,滑石。为什么要加滑石?滑石,利湿清暑,它的作用非常的好。不是有个“六一散”吗?专门解暑的。为什么要加滑石呢?不是随便加的。它可以利小便,渗湿。它是清暑渗湿,也可以讲淡渗利湿,远远超过茯苓。
还有一味药,要适时而加。适什么时呢?夹暑感冒,如果病人出现舌苔*或者*滑或者*腻,口苦尿赤,这是明显的热化,要加一味*芩。没有热化不要加*芩,要有热化才加*芩。这就是新加香薷饮的变化之所在。
秋天,燥气所主。用桑杏汤,用桑菊饮固然不错,但是,有的时候力量却显不够,因为毕竟是轻剂,还可以加点荆芥或苏叶。
冬天是寒气所主。比如去年大寒以后出现大冰冻,在我们湖南省这个地方严寒出奇。这个时候如果人感冒,一定是寒气很重。寒主收引,如果你不考虑这个时令而只用些常用药,那就不行。所以冬天的感冒,尽管是风热感冒,也要加一点辛温的药,那风寒感冒就更不用说了。常用的荆防败*散本身就是治风寒的,都是辛温的药。假如是风热感冒,我也要加用一点辛温发散的药,借助它的发散作用,这才与冬天寒凝所主的季令相符合。加用什么药呢?羌活,防风。
2.治疗感冒高热,用表里双解法
临床最常见的是小孩。小孩最容易发高烧的时间是十岁以前。这个表里双解法不是我发明的,我们的老祖宗张仲景早就发明了。我们看看大柴胡汤。有柴胡走表的,有大*、枳实走里的,这不就是表里双解吗?葛根*芩*连汤治协热下利,葛根干嘛的?走表的。*连、*芩是干嘛的?入里清热。这不就是表里双解法吗?我们老祖宗早就用过了。
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麻*解表的,大*、芒硝通大便入里的,也是表里双解法。我的“表里双解法”不是指张仲景的,也不是指刘河间的,是我的个人创造。这个个人创造是我在临床上反复摸索的,不是用一次两次,而是用了千次以上。所以这个是可靠的。
第一个表里双解法,就是感冒高烧并发肺炎,尤其是小孩。西医不是讲“肺炎”吗?又高烧又咳嗽又气喘,怎么办?麻杏石甘汤加大*。张仲景没讲过“麻杏石甘汤加大*”,这个“加大*”是熊某人加的。肺炎高烧老是退不下来,邪壅于表,热遏于里,肺气壅遏——为什么不从大肠通一下呢?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一面宣肺气解表,另外一面通腑气。使邪气迅速有出路。要是张仲景老爷爷还健在的话,我要向他老人家请示一下这个主意行不行。我相信他会点头同意的。就是麻杏石甘汤加大*。这可以说是个秘诀。
第二个,就是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包括扁桃体脓肿。扁桃体炎大多是感冒以后引发了扁桃体肿大,严重的出现化脓。它有一个明显的高烧不退的特点,烧到41℃那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喉咙这个部位,“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司天气者,谁所主?肺所主。司地气者,谁所主?胃所主。一个是肺,一个是胃。肺是五脏之一,胃是六腑之一。感冒以后,外邪闭塞,壅遏肺气,而胃中素有燥热。外邪郁闭,燥热郁遏上冲咽喉,就形成了咽喉红肿。怎么治?宣散肺气解表。银翘散、桑菊饮不是宣散肺气治风热感冒的吗?那胃之燥热怎么办呢?加大*。就是用银翘散加大*。吴鞠通用银翘散的时候从来没加过大*,我这里加了大*。这是治疗风热感冒,尤其是急性扁桃体炎发高热的一个妙招。
第三个表里双解的例子就是防风通圣散。恶寒,头痛,身疼,口苦,大便秘结——典型的实证,用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
3.对寒热夹杂证,应当寒热合治
临床上,疾病表现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绝对不是按我们书上讲的去患病。如果是单纯的风寒证,好治;单纯的风热证,好治;如果寒证和热证搅和在一起,怎么办?寒热夹杂,既有恶寒、头痛、身疼、无汗,寒证;也有口苦、口渴、尿*、舌苔*。这是个寒热夹杂证,你就要寒热同治,寒热合治,既要用辛温药解表,又要用清凉的药清里热。刚才我举的防风通圣散其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防风通圣散怎么个寒热夹杂?除了恶寒、身痛、头痛、无汗以外,它还有大便秘结,口苦尿*。或者有恶寒、头痛、身疼以外,还有口苦、尿*、口渴、头痛明显。用什么方?用程钟龄的柴葛解肌汤。
4.小儿感冒的证治特点
我们诊治小儿,是有专门知识的。小孩一来,我把他手一拉,或者是你还没拉他的手,他一看你穿白大褂他就叫。此时你的眼睛应当笔直直地盯着小孩嘴巴,这是诀窍。你手一拉,他“哇”一声叫,越叫得大越好,喉咙、舌子,一眼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不懂这一点,看完经纹然后再看嘴巴,你要他张嘴,他死都不会张嘴。就是把牙齿撬得出了血他也不张嘴,看你怎么办?结果把小孩整得哇哇叫。我上次不是讲了吗?我说中医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敏捷的思维反应。反应要特别快。你在门诊上自己呆头呆脑,你说你看得好病吗?你自己要灵活一点。
我们治小儿感冒,证治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小儿的用药宜轻缓。我开荆防败*散是不是要像大人一样开?不行的。小儿的风寒感冒不能用荆防败*散。用什么方?用杏苏饮。风热感冒可以用银翘散,可以用桑菊饮。
第二,小孩服药有特殊的方法。我们大人喝药喝一杯,有一些猛一点的喝一大碗。那小孩可不可以这样?不行的。小孩你灌他这么一杯,你想想看会怎么样?这都是些不明白的人,他认为药喝得越多就越好。这是不行的,要少量多餐。这是服药的方法。
第三,小孩的变证特别快,变证多端。发热不退,马上变成惊风。发热感冒不好,第二天就是咳嗽,第三天说不定就是肺炎喘促。医院讲个“支原体感染”,把那些家长吓死了。从来没听讲过什么“支原体”,这得了啊?他以为是“艾滋病”来了。其实就是感冒的传变。小儿感冒传变得最快,不是肺炎,就是惊风,就是扁桃体炎,这是一个特点。因此,治小孩病要立取速效。
第四,小孩感冒最容易夹食。小孩一般吃东西都没有准确定量定数,容易膈食。所以小孩一感冒往往多夹食。如果小孩肚子胀,呕吐,不管你感冒如何,在感冒的处方上一定要加上消导药。“三仙”啊: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大便不通加枳实、大*。这就是我们治疗小孩的证治特点。
病案举例
四、病案举例
例一、邓某,女,40岁。这个病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年暑假期间,突患发热,开始39℃,送医院急诊室。第三天热势高达41℃,持续5天,热势不减,已请中医会诊。第一次处方银翘散,第二次处方大剂白虎汤。处方我看了,石膏用60克,服药后高热还是41℃。白虎汤吃了3付没下来。我们学校领导去找我了。说,你快去,病人危险了。白虎汤石膏用60克,物理降温也用了,可是体温41℃就是下不来。40岁的成年人,当然危险呀。
病至第六天我去病人那儿看看。我进门第一眼,看见这个病人睡在床上,身上盖着毛毯。当时什么气候?大家穿短袖衣,吹空调。她却盖着一床毛毯。给我第一印象,表证。恶寒发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你再热,我不管你40℃、41℃,你恶寒啊,发热温度那么高,怎么冒出一个恶寒呢?这个毯子盖得反常嘛。
患者身热如火,身无汗出。我问她,她说微恶风寒,口不甚渴,其他没什么症状。我说你头痛吗?不明显。就是发高烧,就是恶寒。她那时有些迷糊,讲话都颠三倒四。舌苔白腻,脉浮数。
我们学校有个领导陪我在那儿看。他说可不可以治?我说可以治。有什么特效药没有?他说什么时候可以退烧?我说大概一天吧。一天?他感到好奇怪。我说一天可以退烧。明明是个表证嘛,这就是个标准的夹暑感冒。大家可以开处方了吧。新加香薷饮加滑石。三付药。第一付药吃完,就退烧了。中医治病,辨证选方一定要准。这是第一个病例。
例二、章某,女,32岁,是长沙邮电局的一个职工。年春天突感发热恶寒,体温高达40℃以上。恶寒明显,头痛,一身疼痛。经医院中西结合治疗一周余,诸症未减。高热,恶寒,头痛。头痛在哪些部位呢?头额、两侧及后头项部,就是满脑皆痛。一身疼痛,而且他在那儿唉哟唉哟,一声一声地喊。他说高烧他无所谓,他就是疼得受不住。一摸,身热如火。但又明显地恶寒。既恶寒又高热,既头痛又身疼,并且口渴,口苦,自汗,舌苔*白相兼,脉弦数有力。
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一个什么证?她第一症状是恶寒发热,这可以算一个重症感冒。症状比较突出,比较重。这是一个典型的寒热夹杂的感冒。这个头痛有一个特点。我们后面要讲头痛的。前额痛属阳明,两侧痛属少阳,后脑部痛属太阳。这三个地方都痛,总称为三阳,三阳头痛。三阳都是表,典型的恶寒发热,这是表证。口渴,脉象弦数,舌苔*,这是热证。这不就是一个寒热夹杂吗?怎么治?用我刚才讲过的,柴葛解肌汤。就这个方,好得很快。
急证,特别是危急病证,它有个明显的特点,不是好得快,就是死得快。所以你救急抢险就要搞得快。“譬犹拯溺救焚,岂容整冠束发”,救治病人跟救水救火一样,你还在那儿慢腾腾的。等我把帽子戴好,我把鞋子穿好,再来。那怎么行?急证就是救急抢险,要让人家好得快。好得不快就危险了。
例三、张某,男,5岁,是省电视台的一个小孩,医院会诊的病例。发热,热势高达40℃,医院救治。至第三天,热势高达41℃。至第六天,热势丝毫未减。患儿出现沉睡状态,手足时作掣动,高热持续不退。
诊察时小孩高热如火,但是鼻子里有鼻涕。而且畏寒,热得不行,鼻子里却有鼻涕,这是感冒啊。喉中扁桃体明显肿大并且有化脓点。患儿因为持续高烧所以昏昏欲睡,但是你叫他,他睁眼。说明没有昏迷,神志还清醒。他是因为高烧,精神极其疲乏。双手不时地颤抖,不欲饮食,时欲呕逆。我问他大便怎么样。家人说小孩这几天没吃东西,也没解大便。舌苔薄白而*,纹紫,脉浮数。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感冒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的高热不退。用的就是表里双解法,银翘散加大*。就这个方,一天之内就退烧了,好得挺快的。
五、现场答疑
1.《伤寒论》中的太阳伤寒、中风,与《内科学》所讲的感冒有没有区别?
答:《伤寒论》中列有太阳中风和伤寒,感冒和伤寒是不是一个病?不是。《伤寒论》的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这是广义的伤寒。《难经》讲:“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具体讲,太阳病的表证有中风,有伤寒,我们讲的感冒是不是就是中风、伤寒呢?不是。它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属于外感病的范畴,但是感冒与伤寒是有区别的。
哪一些区别呢?我们看看,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就是我刚才讲过的徐灵胎,他提出来的。“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非《伤寒论》中所云之伤风,乃时气之杂感也”(《医学源流论》)。徐灵胎他讲得很清楚,感冒风寒是时行杂感,不是《伤寒论》里讲的“中风”。其主症是“头痛发热,咳嗽涕出”。所以,比较起来,感冒与伤寒应该有四点区别。
第一点区别,就是病邪的性质有区别。《伤寒论》所讲的伤寒也好,中风也好,主要是指风寒而言,重点是指寒气伤人,它绝对没有涉及热、燥、温、暑等外邪。而我们讲的感冒,它是六气袭人,以风邪为首,有风寒,有风热,有风湿,有夹暑,有夹燥。这是病邪性质的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感曾和伤寒伤人的途径有区别。伤寒是寒邪伤人的足太阳膀胱经。《素问·热论》讲:“伤寒一日,巨阳受之。头项痛,腰脊强。”为什么讲“头项痛,腰脊强”呢?因为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循头下项,挟脊抵腰,这是它的循行路线。所以张仲景《伤寒论》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什么“头项强痛”?因为它是太阳经循行的路线。为什么恶寒呢?因为是外寒伤人。它的感受途径是寒邪伤了足太阳膀胱经,从肌表而人。而感冒,它是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外邪伤皮毛,由皮毛再传入到肺。《素问·咳论》指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由于“肺合皮毛”,皮毛在表,感受了邪气以后,进而伤肺;第二条路径,肺主呼吸,外邪从口鼻而入进而伤肺。所以感冒,最主要伤的脏是肺。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皮毛,二条途径是口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这是叶天士的话。“上”指谁呀?“上”指口鼻,指呼吸道。为什么感冒传染呢?因为它是呼吸道感染,空气的感染。
第三个区别,感冒和伤寒的证候轻重有区别。伤寒比感冒要严重得多。我们学习了《伤寒论》,伤寒有六经传变,出现了六经许多的变证,张仲景《伤寒论》讲了很多的变证。一个太阳病篇就有很多很多的变证,很多很多的坏病。还有经证,还有腑证,特别复杂,所以它比感冒要严重得多。而感冒呢?虽然也有变证,但是它主要局限于呼吸道,局限于体表,局限于肺气。
第四个区别点,伤寒的主症与感冒的主症有区别。《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无论中风、伤寒,它有一个共同的主症,就是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它的总纲。
2.为什么气虚感冒不用防己*芪汤?
答:《金匮要略》云:“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芪汤主之。”防己*芪汤是治疗风湿在表而兼表虚不固的病证。其主要邪气是湿,其主症是身重。临床上不仅身体酸重而畏风自汗者在所必用,并且身体酸重并见浮肿而畏风自汗者亦在所必用。而气虚感冒的主症是畏风自汗而并见感冒的症状特点:鼻塞,喷嚏,头痛。它不是湿郁体表,而是风袭体表,故不用防己*芪汤,而应用玉屏风散。
3.过敏性鼻炎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它算感冒病吗?
答:过敏性鼻炎是西医病名,其鼻塞、流涕、打喷嚏时作时止,一遇空气中的任何刺激,特别是冷空气刺激,即刻发作。这种病在《*帝内经》中称为“鼻轨”,或“轨嚏”。它与感冒伤风鼻塞应相鉴别。
感冒鼻塞流涕是感受风寒外邪所致。其鼻塞、流涕、打喷嚏时,常常伴有发热、恶寒、畏风等全身症状,且病程较短。数日之内,感冒愈则鼻塞愈。而鼻漂之鼻塞流涕是经常反复发作,时发时止,且无发热恶寒之表证。治疗此病,一方面应疏散风邪,一方面应益气固表,一般可用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
附方
/p>
1.荆防败*散(《摄生众妙方》):荆芥防风独活羌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甘草茯苓
2.人参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独活羌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甘草茯苓
3.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豆豉薄荷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4.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薄荷桔梗芦根杏仁连翘甘草
5.新加香蕾饮(《温病条辨》):香薷厚朴金银花连翘扁豆花
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甘草
7.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通草半夏滑石竹叶
8.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栀子豆豉沙参贝母梨皮
9.杏苏散(《温病条辨》):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10.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芪白术防风
11.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苏叶葛根半夏陈皮茯苓桔梗前胡枳壳木香甘草
12.桂枝新加汤(《伤寒论》):桂枝白芍人参生姜大枣甘草
13.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14.六一散(《伤寒标本》):滑石甘草
15.大柴胡汤(《伤寒论》):柴胡*芩枳实白芍大*半夏生姜大枣
16.葛根*芩*连汤(《伤寒论》):葛根*芩*连甘草
17.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防风荆芥麻*薄荷芒硝大*栀子滑石桔梗连翘石膏*芩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甘草
18.麻*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麻*杏仁石膏甘草
19.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羌活白芷石膏*芩芍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20.杏苏饮(《温病条辨》):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桑白皮*芩麦冬贝母橘红甘草生姜
21.防己*芪汤(《金匮要略》):防己*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22.苍耳子散(《济生方》):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葱白茶叶
来源:转自海外国医,出自《从经典到临床—国医大师熊继柏内经与临证治验》
推荐阅读:国医大师熊继柏:讲一个不能轻视的小病—感冒(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