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奏响蓝绿乐曲勾勒生态画卷陕西科技传 [复制链接]

1#

乌审旗,是位于内蒙古北缘毛乌素沙漠中的一个小镇,这里的九月,碧草连天、牛羊成群,大批鸟类它们筑巢、觅食、嬉戏……为嘎鲁图草原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明镜一般的淖尔洒落在草原上,仿若人间仙境,更有盛装着红黄色的“采气树”灵动其间。描绘了一幅为国争气的“绿色绘卷”。

“建一个气田,留一片绿色”,20年前,长庆油田采气三厂人扎根这片大漠时,向这片荒凉的土地暗下了这样的决心。

20年后,这群采气人许下的铮铮誓言已然兑现。走进天堂草原,处处青草连天、牛羊成群,明镜一般的淖尔洒落在草原上,恍若人间仙境,更有着红黄色盛装的“采气树”灵动其间。毛乌素沙漠一改往日“素颜”,“天蓝、草绿、水清”成为了这片古老大地新的代名词。

清洁供气:绘好“绿图”底色

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庆调研时,提出要将能源建设和建设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嘱托。

采气三厂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把生态建设当成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油区发展的长远大计,在致力于为祖国奉献更多优质能源的同时,积极践行“油气开发进展到哪里,生态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履行“开发一片、保护一片、绿化一片”的企业责任,在带着能源使命“军令状”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同频共振。

数据表明,20年来,采气三厂累计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占长庆油田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据测算,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替代燃煤1.07亿吨,减少了近2.1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需1.17亿亩森林进行一个月的光合作用才能完全吸收。

“天然气清洁能源的推广,对大气污染治理、颗粒物污染防治等工作有重要意义,不仅为千家万户备足‘底气’,更为祖国的碧水蓝天养好‘元气’。”安全副总工程师张浩然在工作例会上表示,“作为能源行业的先行者,把好生态文明建设‘度量尺’,既是对生态红线的严格遵守,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一直以来,采气三厂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矿山工作,把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气田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恢复植被万平方米,建设绿色示范区防护林10.7万平方米,完成55座集气站,6座天然气处理厂目视化标识标牌制定与安装等美化矿容矿貌,将绿色发展贯穿于气田生产建设全过程,用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通过20年的努力和奋斗,在祖国北疆描绘着“蓝天、碧水、青山、净土”的美丽蓝图。

技术引领:拓宽“绿园”路径

采气三厂厂长王冰在《年工作会报告》中强调:“要持续深化绿色矿山建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强化植被恢复标准及效果,确保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建设绿色气田离不开工艺技术的变革创新。采气三厂的每一口井,每一座站,都是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工艺上的优化,参数上的调整,都会对气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这个厂深刻意识到,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才能补足生态“短板”。

“在气田开发初期,我们就将生态观融入生产建设的全过程。”产能建设项目组相关负责人指出,产能建设工程作为开发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上好“环保锁”的第一步。这个厂秉持为原有生态“让路”的原则,将优秀的环保绩效作为建设“科技、绿色、和谐”现代化采气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气田开采与节约用地间的矛盾时,针对“三低”储层特征,这个厂结合地面环境与地下气藏的分布状况,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以少占用土地、缩投产周期、提高采收率和降开发成本为重点和方向,多次进行技术论证和试验攻关,探索出以“水平井混合井组”为思路的“节约用地”模式替代“大井丛、小井组”,“井场互相利用、钻试联合作业,前场相互利用、双钻机同步作业,井场分批修建、井丛平台流转”三种用地重叠的集约节地方案,历年来节约用地余亩。

从生产源头再到天然气处理过程,有关绿色环保的工艺创新环环相扣,怎样能够无害化处理气田开采的“伴生品”——含油污泥?在污泥减量化试验中,这个厂通过对生态处理工艺、反应分离工艺、无氧焚烧工艺3年的现场应用,综合类比,持续改进反应分离工艺,将“固-液分离”提前,并研发了二代污泥减量化设备,让气田“焕发光彩”重走“青春路”。

在内蒙古乌审旗不远处的废弃泥浆池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分类学专家吴振海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芦草。“沙芦草被列入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出芽率低至千分之一,能在泥浆池旁正常发育,正是对采气三厂人二十年来的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

从心出发:筑牢“绿色”基底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采气三厂作为长庆油田天然气生产的“排头兵”,不仅疾驰在生产建设的“快车道”,更要架设起绿色发展的“高架桥”。从历年的工作会报告中可以看到,环保开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重,生态文明建设与天然气勘探开发同部署、同落实。采气三厂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把握绿色生产契合点和最大效益切入点,围绕“创绿色气田,树气田形象”这一主题开展,把绿色矿山始终贯穿到气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其中“5+1”和4座“花园式”处理厂倒班点诠释着绿色矿山人文绿色的完美统一,这个厂在集气站、处理厂、五加一指挥中心的设计之初就提前进行绿化带评估,选择了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生活率较高的物种进行种植。“灌木多采用丁香、连翘、刺柏,草坪还一定比例选用了苜蓿,高成活率才能实现高绿化率。”事务管理站郭鹏告诉记者说,通过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乔灌草1:2:20”的工作经验。历年来,生产区域周边种植乔木类10余种10多万棵,灌木类20余种多万株,打造3个企地共建公益防护林,实现了绿化面积余万平方米,绿化平均覆盖率达到82%。气区“园林”里错落有致的树木,构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春有桃花满园,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累累硕果,冬有白雪飘飘”的生活环境。

不仅是眼前看到的,“绿色”意识更是深入人心,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自发性的企地联动、环保知识科普常常出现在采气三厂各个基层班站、队室中,成为了全厂员工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个厂利用“世界环境日”“国家节能宣传周”“环保节能宣传月”等契机,开展一系列节能环保宣传活动,推动“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理念的落地生根,形成绿色环保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为载体,构建的立体矩阵式宣传形式,把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变成员工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让环保理念由“行”入“心”。

碧水蓝天下的毛乌苏是牧民与采气人共同的家园,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长庆油田采气三厂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以绿色为本,与绿色同行,为广袤无垠的毛乌素沙漠留下最美的画卷。

作者:俞影本报记者赵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