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标准化引领探索创新转型新路径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年以来,我省国际标准实现了零的突破,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主导制定的2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图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在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阳泉市桃林沟村,收集、制定包括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治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等10个方面的美丽乡村标准化体系,有效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

我省在全国率先创新发布13个《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正助推农民增产增收。图为临猗县果农正在自家果园里采摘丰收的苹果。

对运城市临猗县上豆氏村果农薛义斌来说,从今年6月份开始,他比往常更加忙碌了,因为在首次山西职业农民技能考试中,他考上了全县苹果种植专业状元,慕名而来找他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像薛义斌一样,在晋中、长治、运城3个试点市,首批领证的职业农民就有人。而这正是得益于我省在全国率先创新发布的13个《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要求与评价》地方标准。这些标准正带动三晋大地更多的农民走出一条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的创新之路。

不仅仅是农业标准,今年6月20日,《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和《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正式实施,首批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随之公布。两个标准的出台,使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有了清晰的路径和方法,也势必带动更多的乡村旅游在严格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高起点打造、高水准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全省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

这些只是我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以来,我省已初步形成工作机制更加高效、新型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现、标准化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准化引领作用显现、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标准化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的大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制修订发布省级地方标准项,其中,农业项、工业项、服务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73项,各领域的标准数量逐年提升,标准不断向行政审批、社会治理等新领域拓展,形成了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域标准化的新格局。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承担国家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8项,全国排名第七;省级技术委员会由5个增加到34个,增幅全国第一。

我省初步探索出标准化+履行基本职能、标准化+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地、标准化+解决热敏感问题、标准化+扶贫等有效方式方法,标准化引领和推动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作用愈加明显。

标准倒逼转型试点带来机遇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途径,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年3月,国务院批准我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伊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省委年将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列入33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年又将推进试点建设列入全省重点改革任务。省长楼阳生亲自担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于年12月17日、年10月9日两次召开推进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提出“高质量发展、高起点创新、高水平保护、高效益管理、高效能行政、高水准服务”的要求。围绕实现“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任务,提出把标准化改革总体要求与山西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标准倒逼转型,在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创优标准化推进机制、构建新型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供给能力、发挥“标准化+”效应等方面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助力我省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经验模式的总目标。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倍加珍惜这难得的政策机遇,积极创新标准化工作方式方法供给,着力解决“重点突破”问题,力求实现“点突破、线拉动、面推进、质提升”,高站位、高起点、高强度地推进各项试点任务的落实,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的标准化工作局面不断深化,各级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部门标准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标准制定和实施监督机制日益完善,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推进机制逐步形成。在标准化工作全领域,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呈现出“弯道超车”“变道超车”的发展态势,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标准化工作合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年以来,我省国际标准实现了零的突破,我省主导制定的2项国际标准发布实施,1项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年发布地方标准数量项,全国排名第六,5个试点省中排名第一。

打开行业瓶颈抢占发展先机

服务创新发展是标准化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标准倒逼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标准引领转型,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以标准支撑转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正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

小杂粮是我省的特色农业,围绕谷子、高粱、燕麦、荞麦、小豆、甘薯等农作物,我省批准发布了91项省级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为农民提供了科学育种、栽培技术,促进了品种的更新,实现了种植的优化,推动了农民增收。

我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伴随着煤炭开采,产生大量煤矸石。历史堆存煤矸石堆场数量众多,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环境污染与安全风险隐患并存。今年2月5日,《煤矸石堆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提出了解决煤矸石堆场的治理方法。通过此标准的实施,可实现破坏地的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最终可实现矿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通过生态恢复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可进行土地有偿出让,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为同类型省份或城市固体废物堆场治理提供借鉴。

年,我省发布了《锅炉用甲醇燃料通用技术要求》《锅炉用甲醇燃料储供设施技术条件》2项标准,有效地保障了部分地区推广实施甲醇燃料替代天然气供暖,切实缓解因气源缺口形成的采暖季保供压力和社会风险。

今年9月11日,我省发布《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要求》等43项地方标准,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中养老服务内容和医疗服务内容均作了明确规定,从而有效地进行行业管理和监督,提高全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水平。

据统计,我省在农业方面发布的标准占全省地方标准60%以上。如党参、柴胡、甘草、黄芩、枸杞、板蓝根、连翘等59项省级地方标准,规范了中药材的生产。这些标准对药材的生产基地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做了详细规定,为我省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益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样,我省发布的工业标准涉及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这些标准契合行业实际,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技术、管理上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指导性,较好地解决了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些瓶颈和棘手问题。

与此同时,我省发布的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地方标准主要涉及旅游服务、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物流服务、政务服务、气象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这些标准在规范行业服务行为秩序、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提升行业服务效能方面发挥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试点建设开展以来,我省初步探索出了“标准化+履行基本职能”“标准化+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地”“标准化+解决热点敏感问题”“标准化+扶贫”等有效方式方法。已发布的多项农业标准,为山西省发展小杂粮、畜牧业、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已发布的40多项文化旅游标准,为促进全域旅游、提高旅游服务品质、保障旅游安全,特别是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发布的9项公安便民服务标准,受到公安部的肯定。标准结构动态优化,标准化在牵引和推动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

强化智力支撑夯实人才基础

标准化试点改革不仅仅是标准化本身。从制度建设到人才培养、精准服务,我省正在趟出一条夯实标准化改革基础的全新路径。

试点建设开展以来,按照“填补制度空白、化解制度冲突、促成制度耦合”的制度系统设计思路,启动了《山西省标准化条例》立法工作,制修订《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山西省地方标准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设区的市地方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等10项制度。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财政厅出台了《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山西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会同省科技厅制定了《关于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的实施意见》,具有山西特色的标准化工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系统强化完善。

强化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是标准化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我省强力打造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开放式培养体系,以大力培养培训为基础,以强化实践实训为重点,以再造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系统多元多层为保障,致力打造本领高强、规模适需、结构合理的标准化智囊、管理、专家、技能、宣传五大人才团队。建立各级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吸纳国内外专家为标准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中国计量大学举办了全省系统内标准化业务骨干和省标准化领导小组联络员培训班2个,培训人员多人;分专题组织开展市县(区)标准化工作业务骨干、省级专业标委会委员、试点示范项目业务骨干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5个,培训系统内外人员多人。今年9月,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已经开展了标准化本科(方向)学历教育,我省标准化人才储备梯队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开展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工作,培育和发展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和服务能力,提供标准化战略制定、标准分析研究以及试验验证、检验检测、认证咨询、推广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全力提升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热情。

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远航。

如今的山西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正朝着立足我省产业特征、比较优势和工作基础,突出抓好标准化助力有机旱作农业、文化旅游、能源革命、现代物流和标准实施监督“五大工程”建设的方向努力,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力争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量、社会治理有标可依、转型升级有标引领的标准化改革发展新格局,争取更多的山西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山西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来源:市场导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