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和西医比,谁更牛呢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医和西医比,谁更牛呢?

《汉药方案》是一本伪满时期编纂的医书。此书藏着一个中医和西医比谁更牛的故事。

《汉药方案》由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新京药业组合检编,由伪满洲新闻社印刷所出版。它初版于伪满康德四年(公元年),再版于伪满康德七年九月十五日(公元年)。“汉药”一词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事实上由日本人一手遮天的伪满洲国,不准称“中医”“中药”,只准称“汉医”“汉药”。

《汉药方案》由郑孝胥题写书名。郑孝胥的身份,相信很少有人不知,他曾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在书前题词“歧黄圣术”的是清末地方官、浙江巡抚、奉天府府尹,原哈尔滨佛教协会会长增韫。有两人为书作序,第一作序人为荣孟枚,他是东北三才子之一,曾先后任伪满州国吉林省、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第二作序人是邢定云,伪民生部审编官。出版一本纯业务的工具书,排出这么大的阵仗,可见官方的重视程度。

关于刊行此书的意图,荣孟枚序中云:“今之验方诸集,皆汉前后医药方案之最可贵者,东方五千年余文化之结晶,其有寿世活人功效者,谨而得此。此也足与西方医药并立相成是不可符之寄寻者也。”

此书共载方剂余方,每方所载药,皆要求选料地道精良,古法炮制。这里试举“龟龄集”一方:鹿茸六钱七分,砂锅内醋浸一宿取出,土埋一夜取出,晒干为末。一

方煎一炷香时。红蜻蜓一公一母,五月上旬取十对,去翅足,晒干为末。海马大者一对,一公一母,苏油著黄色为末。生地六钱,人乳浸三日,互土烘干为末。麻雀脑,雌雄每十脑加硫磺一钱六分拌摊纸上,晒干为末,二钱丁月取。其余各药均载有考究的炮制要求和方法。

《汉药方案》一书的编纂出版,大背景是伪满洲国成立后关于“中医药”的一场“废存之争”,背后故事主角是,马英麟。这段故事来自于东北名医彭静山的回忆,彭静山是马英麟的徒弟。

伪满初期,当权的日本人曾提出主张废除中医(没有了中医,当然也就没有中药了)。中国人当然坚决反对,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中医中药业内人士。中国人说中医能治病,能够治好许多病,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日本人说,这要实际考验一下。因此在全东北访查名中医,访查来访查去,找到了马英麟。马英麟是沈阳市人,字浴书,自号“二琴”(“二琴”之来历,据说是由于他性爱古琴,原有一张价值连城的古琴系祖传,后来又得了一张古琴,经过古董家鉴定系明朝严嵩之子严世蕃故物,因珍爱倍至,遂自号“二琴”),在东三省声望很高。日本人派人把马英麟请到长春(伪满叫新京),医院。医院医院,分为十科,每科设医长一人,都是日本人,且都是医学博士。这时候单另组设了一个中医科,任命马英麟为医长。

两个多月后,医院收治了一名患者(日本人),经外科医长确诊,患化脓性腹膜炎,决定为他开刀,但是吉凶不保。患者不同意开刀,点名要求马英麟来治疗。马英麟就接下了这个病号,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的诊断,“刷刷刷”,开出了一张药方:用金银花一百二十克,龙胆草十五克,佐以公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黄柏。病人按方吃药,还真是神了,一付药下去,痛减;两付药吃过,痛止;三付药用完,病情痊愈了!日本医长过来亲自检查,确属治愈,也感到非常惊异。

经过这件事,日本人不得不对中医中药刮目相看,后来由伪民生部保健司做出决议:保留中医,但是要改名为“汉医”,改称中药为“汉药”。就这样保存了东北的全体中医中药。《汉药方案》也才有了在伪民生部的支持和监督下诞生的机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