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借智借力打造幸福山城名片 [复制链接]

1#
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5387123.html

省校合作以来,长治平顺县围绕夯实“三大基础”、推进“四大发展”战略,邀请知名高校共建“12大基地”,聘请专家团队对县城风貌、园区建设、产业项目等进行整体规划,一体化打造魅力山城,促进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平顺县已与50余所高校开展对接联系,与17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各类基地授牌24个,落地项目11个,超过余名专家学者及余名大学生走进平顺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实训。

突出顶层设计提升城乡规划格局

“彩凤大桥是全市唯一一个螺旋形大桥,专家团队的规划设计非常美观,必将成为平顺‘大县城’建设又一新地标。”彩凤大道新建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勇强介绍说。

补短板、塑风貌、提品质。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为将“大县城”建设融入“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中一体推进,去年以来,平顺县突出城市建设顶层设计,邀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的20余名专家对县城风貌进行整体和局部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立足山的优势、突破山的制约,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从路着手,从提升供水、供暖、供气、医疗、康养等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在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持续发力,外延主干路,构建外环路,拉开县城框架,拓宽主城区域,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让城市规划更具特色、更具活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山城名片。省校合作以来,专家团队高标准规划设计了滨河路北延、彩凤大道新建工程、西迎宾路大道“三路”,蝶形桥、人行天桥、拱桥“三桥”,青羊体育公园、府后公园、会堂休闲公园“三园”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城市品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扮靓县城“颜值”。

“东庄村是全国传统古村落,年,借助古色资源优势,搭乘省校合作‘快车’,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实用性村庄规划合作协议,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打造精品文化古村和乡村振兴村庄样板,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97批次余人过来参观学习。”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包村干部武小娟说。

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为扎实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平顺县依托27个中国传统古村落、24处国保省保单位及处文物古迹等古色资源优势,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科研院所签订项目合同,打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样板,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案,开展传统古建修复性研究,将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作为重要合作内容,深化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提升古村“颜值”与“气质”。目前,乡村游、古建游也正在成为平顺乡村振兴新的“爆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突出资源优势共建县校示范基地

“无资金用精神补、无技术用办法补、无设备用力气补……”在平顺县挂壁公路,跟随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北大元培学院的同学们在感受壮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深刻体会着神龙湾村村民的坚韧与智慧。“平顺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太动人了。”大二学生时博然说道。

省校合作以来,平顺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与高校签署协议、挂牌共建、合作项目等方式,共同打造县校示范合作基地。

突出红色资源,共建国情教育基地。平顺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是山西省红色旅游胜地。平顺立足用好红色资源,建强纪兰党性教育基地,打造纪兰故事“初心课堂”等教学课程,精心设计8条教学路线、29个教学点,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依托该基地,积极向各高校宣传推介平顺红色教育资源,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吸引20余所知名高校余名师生到平顺县开展红色教育、国情教育和社会调研等活动。

突出绿色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平顺属北方稀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部分丹霞地貌,保持了“第一自然”的原生态。平顺全力打造神龙湾村、张家凹村实习写生基地,与25所本科院校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年均接待各类实习写生学生超过2万人次,年均产生经济效益万元,吸纳当地余人就业,带动研学旅游产品逐步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来平顺进行艺术创作,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突出历史资源,共建教学研究基地。平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诞生过全国首个农村互助组,拥有完整反映农业合作社的历史档案。利用历史资源优势,先后创建三里湾村史馆、赵树理故居,开设三里湾论坛,开展历史档案抢救保护文化工程,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吸引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师生开展教学研究,在农村合作经济、新中国农村史方面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目前,已成为干部党性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好教材、好阵地,年均接待参观人员1万余人。

突出协同发展打造特色农业园区

“让中药材回‘家’,回归山野林间”这是朱有勇院士去年11月带领团队到平顺实地考察“林下潞党参种植项目”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深入平顺县山林腹地,认真取样,为林下生态环境分析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平顺县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领域优势,依托中药材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有效推动了平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和创建工作。

全程指导园区创建。优势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平顺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参、连翘等道地药材的资源禀赋,高标准打造优势产业园区,年8月以来,平顺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请该院专家全程指导农业产业园创建。同时,为合力推进园区创建,平顺县柔性引进博士专家人才10余名,创建太行山生态农业博士工作站,围绕平顺县党参、连翘生态种植和产品研发,开展生态农业研究和科技服务,推进“党参专用有机肥研制”项目,建设潞党参种植试验基地等。

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平顺县与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该院自有成果“党参多倍体育种研究”基础上,共同完成山西省地方标准《党参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申报,扎实开展宣传、推广和实施工作。积极与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合作,在连翘标准化育苗基地、野生连翘标准化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实施连翘资源圃、连翘标准化育苗基地、野生连翘标准化基地建设,完成连翘叶茶(红茶、绿茶)原料质量标准制定和连翘茶园规范化种植技术规范编制。

探索有机种植新模式。山西振东道地连翘开发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达成全面合作意向,依托平顺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到西沟乡赵店村实地指导,在潞党参传统种植基础上,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有机潞党参”有机种植新模式。院士团队研究提供有机种植技术,公司出资、出专业队,种植合作社雇佣村民种植,采取“院士团队+公司+合作社+农民”推进模式,把荒坡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园。通过打造“林下有机潞党参”新品牌,解决潞党参连作障碍、高产低质、种植面窄等问题,实现潞党参由“论斤卖”变为“论根卖”,推动潞党参、黄芩等中药材林下有机种植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产量和品质,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不向农田抢地、不与林草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愿景。推动“校地合作、两链嫁接”,实现协作创新,用科技改变贫穷,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

深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特聘山西医科大学张俊龙、高建平、曹玲亚为平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首席战略顾问、技术顾问、产业顾问,深度开发潞党参口服液、党参脯、党参茶、桑叶茶、沙棘茶等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中药材就地转化率达80%以上。依托振东道地连翘开发有限公司、正来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加强与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培育发展加工企业12家、专业合作社家,现有潞党参口服液、复方灵芝健脑胶囊、党参脯等初深加工产品5类26种。同时,开发出了连翘叶茶、党参茶、桑叶茶、五宝茶等药茶产品。

突出新兴产业打造活力电商小镇

“没想到咱们直播间0多人在线观看,这场花椒芽菜卖得比意料中的要好,下一场咱播花椒锅巴。”在平顺县太行电商小镇的二号直播间,电商主播正在候场,她们马上要进行第五场直播。

平顺县抢抓新业态、新机遇,将太行电商小镇项目作为全县重点项目。重新定义工作生产、休闲生活、交流学习及网络销售等方式,力争打造专属于平顺的、业态复合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立体化的电商小镇。为此,聘请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太行电商小镇项目。

太行电商小镇采用山西古建筑的坡屋顶,与周围起伏的山脉相呼应,顺应当地地形地势,随山就势,错落布局。目前,主要开展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和直播带货两项业务,已建成农产品展销区、农文旅展示区、电商企业孵化区、生态田园示范区、仓储区、物流区、生活功能区等,为推动电子商务人才、产业、组织的整体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硬件支撑,为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电商产业高地奠定基础,使电商发展成为平顺县保民生、稳就业的重要抓手。太行电商小镇的首个项目——阿里巴巴AI人工智能大数据标注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平顺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回乡就业。至今已吸纳多名青年就近就业,成为平顺县电商产业发展和电商人才培养的孵化区、集聚区,直接带动该县电商产业驶入快车道,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今年22岁的刘乐非、刘乐凡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年7月,姐妹俩成为基地的第一批员工,数据标注工作让她俩感到很新鲜。“我妈平时也爱看淘宝直播,我自豪地告诉她,这是您女儿工作的一部分。”刘乐非说。

在太行电商小镇的带动下,地域品牌走向全国,加大了对品牌产品的申报认证和宣传推介力度,创建了“平顺农谷”区域公用品牌,叫响叫亮了“平顺潞党参”“平顺连翘”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企业、合作社等注册中药材各类产品商标30余个,建成“1部+10站+50个联系点”的县乡村三级中药材购销网络,以电子商务为纽带,在全县发展电商企业15家,网商、微商余家,形成了“线上线下”“内引外联”的中药材产品营销体系,让平顺中药材通过网络深度融入全国市场。

近日,南开大学“师生同行”实践团到平顺开展电商专题调研。“位居太行深处的平顺县通过电商模式将纯天然绿色农产品售往南方乃至全国,打破了过去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我们感到心潮澎湃,对平顺电商发展充满了信心。”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高雪莲在座谈会上说。(记者赵雪岗通讯员荆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