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尘连翘
东黎
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娥眉春。
——《诗经、关雎、佚名》
初冬时节,我来到安泽县。
临行前一日,天降雪,但这也未阻止我前往的愿望。
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的太岳山东南麓,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有一条纵贯境内的无污染的沁河,是个绿植遍布天然氧吧,这是我行前所知。
雪后的安泽气温低寒,到处银装素裹,散布于沁河两岸的城镇与村落都很静谧,远方近处山峦上植物充满了雾淞奇景。
登上位于县城城东沁河东岸的况山,踏入荀子文化园,我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荀子的存在。
荀子在先秦思想中地位很高,孔子去世后,儒家分出很多派别,各有各的主张,但真正卓然成家的也就孟子和荀子两人,从战国末年到秦汉,孟荀都是并称的,而荀子思想对后世君主*治的影响远比大家想象的重要。晚清思想家谭祠同曾曰: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中国在君主专制时代的意识形态不是孔孟儒学,而是荀学。人们口头上遵从的是孔孟,而实际上落实的是荀学。这是因为中国思想传统是所谓的儒表法里,儒家是面子,法家是里子,而这一思想传统正是由荀子开启,他融汇了儒法两家。处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儒家的那套礼制正在加速土崩瓦解,另一方面以君主专制为特点的天下大一统正在不可抗拒的到来,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单靠儒家思想已无法拯救天下,使天下重归秩序也得靠法家,儒家有儒家的好,法家有法家的好,最好的选择是两好合一好。孟子是道德理想主义者,荀子就是现实主义者,因此,只有从现实主义者的角度去理解荀子,才能豁然贯通。
我学识浅薄,仰望荀子高大的雕像,思绪里仅残存着他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中的只言片语,有极深的惭愧感。
在一间大殿里,祭祀着五位先哲,他们是荀子、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都是曾真实地活在人间的人,不禁令人由衷的崇敬。山里清寂,殿里清寂,群哲清寂。他们的面前有香案,却无一丝烟火。我走出大殿,放眼寻到一个陌生人,问他附近可有香裱售卖?他摇了摇头。我又返身入殿,一一扶起立正香案上的红烛,面对每一位伟大的人,点燃了一缕缕柔软的烛光,是为纪念。
顺山而下,从历史穿越到现实。
早春的时候,*色的连翘花会在安泽的千山万壑间盛开,它根植于万亩的土地上,实在是一种蔚为壮观的风景。此时,我只能透过雾淞去想象去幻化那春时才有的金*与璀璨。
在我久居的城市也有连翘花开,只是很稀少,见了,很多城里人便自以为是的认定它是迎春花,其实不是,虽然它们很相似。区别二者的异同很简单,连翘花的花瓣定为四片,而迎春花的花瓣则为五或六片。再者,连翘的果实为药材,因采摘时间不同及药效分为青翘和老翘,七月中采摘的是青翘,之后致深秋采摘的是老翘,而迎春花则花开后无果。
我有一个业余爱好,每年会到山野里采集一些药材,包括连翘。有一株连翘长在郊外的一个偏僻处,约十年树龄,枝条肆意横生,花谢后硕果累累。于是,每年七月中的两三日,我会头顶烈日,围绕着那棵树,撸下几千颗果实,带回家,蒸了或煮了,晒干后,存在陶罐里,有备于平日泡水喝了下火之用。
世间的很多事有巧合与缘分,恰恰是在今春,我绕着那株连翘树,在它花谢后,我采摘了几千片吐绿的嫩叶,亲自动手,经过晾青、杀青、速包、揉捻、烘干……等环节,竟也有模样地做出一小瓶连翘茶,热水沏泡后,茶形如雀舌,片片翠绿,很是得意。而到了安泽,才知这里除了是药材连翘的盛产地,同时也是连翘茶的盛产地。如今在安泽,如季的采茶、制茶、斗茶已在全境内蔚然成风。
于是,我对连翘茶的兴趣大增,想见见某位斗茶的优胜者。请求提得唐突,行动也就突然,顺道,我就在一条公路边下了车,独自站在一棵树下,等待着来自于府城镇凤池村的村长到来。其时,天上又飘起零星的雪花,人在风雪中。公路上开来一辆车,驶过去,消失在雪雾里,又一辆,及又一辆也如此。终于,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驶下路基,在我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停了下来,从车里下来个中年汉子,体态微胖,圆脸,看上去是个温和的人。他朝我看看,没说话,返身走了,像个路人。可他走了几步,又想起什么似的,转身朝我走来。我判断他应该是那村长,他果然就是来接我的王绪泽村长。王村长不再开车,而是带领我朝路边的一户农家院走去。途中,他提醒我小心脚下路滑,不要踩到结冰的雪。王村长的话很好懂,字词发音近似普通话,他说:安泽是个移民县,居民多是从山东河南移居过来的。原来如此,那应该是另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进了院,一字五间的敞亮的房子,偌大的院里有两个囤着玉米的栅栏。这样囤玉米的栅栏在安泽的乡村随处可见,在院里,在院墙外,甚至在路边,每个栅栏里都有上万斤*灿灿的玉米棒子。王村长说:安泽土地多,差不多人均十亩。我说:今年的玉米价格又涨了。王村长说:粮食价格高,农民也就增加了收入。我说:凤池村有多少人?他说:一千四百多人。我说:青壮劳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了吧?他说:外出打工的人不多,只有百十来人,大部分人都在本地。他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推开房门,迎着我们的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王村长说:她叫王桂荣,是今年县里的斗茶冠*。
王桂荣的样貌和状态有点儿出乎我的预料,她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匠人气息。她个头不高,细眉细眼,脸上洋溢着笑容,整个人显得很精神。她从一个很大的裁剪台后走过来,经过几台缝纫机,屋里的角落堆放着一些布匹和枕头。那枕头我在县里一个名为“安泽优品超市”里见到过,枕芯用松针填充,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药枕。但是,挂在墙壁上的铜制牌匾,却无可争议地证明着王桂荣确实是个斗茶冠*。
王桂荣44岁,是安泽县极普通的一个农村妇女,夫妻俩生育一儿一女,女儿在读研究生,儿子是初三学生。夫妻俩守家守业,靠种地、靠采摘连翘、靠炒制连翘茶、靠在小作坊加工药枕药茶及其它手工农家特色的布艺,一年十余万的收入,使一家人过着富裕的生活。
王桂荣说:我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地里的活忙完了,踩缝纫机干活,不踩缝纫机了,就到山上采连翘叶子,采连翘,七七八八的收入,就能过高兴的日子了。因为安泽是山上到处野生着连翘树,早以前,本地人也炒连翘茶,但不是用叶子,而是用花,各家炒一点儿,平日头疼脑热时喝喝。用连翘叶子做茶是近几年县里倡导扶持的新产业,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了提高品质,县里每年拿出五万元的奖金举行炒茶比赛,得了冠*的人,被奖励五千元。炒茶的阵势挺大,个人赛,一个场地摆八十口大铁锅,大家一起炒。炒完了,茶要拿到评委那里去品尝鉴定,得等两个多小时才能出结果,那时,参赛选手是很紧张的。我炒茶也不是一下子就拿了冠*,失败过好多次,不是炒糊了,就是炒生了,废了好多叶子。有个村里有个从云南嫁过来的媳妇,她在老家就会炒茶,炒的是普洱茶,但在这里参加了几次斗茶,炒不了连翘茶,急得直哭。我是后来慢慢琢磨,不断向别人学习,先从叶子的选择开始学习。连翘的叶子有两种,一种叶子光滑,一种叶子背后有绒毛。有绒毛的叶子不能炒茶,就是那层绒毛使叶子在烘炒过程中受热不均,容易糊。要选薄而光滑的叶子,这样的叶子炒出来的茶才能茶形好,色泽好,口感好。不要以为山上的活计轻巧,它也有风险,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树密密麻麻,里面有蛇,年年都有人在采连翘叶和连翘时被蛇咬。我上山采摘时,在衣服兜里要装几块松香。松香能避蛇。只要人勤,几个月的采摘期,一个人卖连翘,卖连翘叶,就能挣几万块钱,最多的一个人挣了七万块。有人懒,一下也不动弹,那就是老天也不扶持你,一分钱也挣不到。实际上,到山上采摘也是靠运气,我多年上山,就没遇到蛇,有人第一次上山就遇到了,那蛇本来盘在一棵树底下睡觉,他脚下一滑,摔倒了,竟一屁股坐在了蛇身上。
这个普通的农妇,在向我叙述劳作时的情形十分神采飞扬,想她置身于千花万果之中时也是美丽美好的。
临别时,王桂荣从茶几上拿起一小包自制的连翘茶,它装在一个牛皮纸袋里,简朴的纸袋上没有任何标识。
王桂荣说:拿回去尝尝。冬天过了就是春天,连翘花就开了,连翘叶也就长出来了,那时就又做新茶了,希望你再来,我带你到山上去。
我愉快地笑了。
王绪泽村长启动了他的黑色小轿车,送我回城里的酒店。雪在继续下,又大了许多。他注意着路况,谨慎驾驶,我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若有所思,又想到了荀子。荀子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王制篇》。又曰: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不苟》。荀子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裕民的思想精髓,在当今仍具有着现实意义。一个区域的民众能守家立业,也许是一级地方*府最大的*绩。
正如此,此次的安泽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方水土的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也许来年,我会出现在安泽的山水间,看*花盛开。
年12月2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