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襄垣县铺开业强村美民富新画卷 [复制链接]

1#

《山西日报》8月12日报道

襄垣铺开“业强村美民富”新画卷

俯瞰襄垣宝峰湖畔农业盛景

采摘葡萄

源生农场的葡萄熟了

尖椒基地农民管护忙

万亩尖椒种植基地

1

“三农”工作做抓手!襄垣县委、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眼盯集体经济壮大,手抓农民增收渐长!去年以来,该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服务凸显特色产业优势,放大农业产业延伸发展外助力,古韩大地铺开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坚持目标导向

一年多来,农业产业发展不离襄垣县委、县*府议事日程。该县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府常务会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业调产方向,先后制定出台《襄垣县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襄垣县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襄垣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襄垣县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专项规划(-)》,科学绘制农业产业发展蓝图,明确方向、聚焦聚力、一抓到底,确保襄垣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优化整体布局

襄垣县全产业链的优化和调整,“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他们重点提出了“一心、两区、三网、四片、五园、六新”规划布局。同时,稳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

“一心”,即以古韩镇为核心,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指挥中心、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基层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农产品市场流通销售中心和高效农业发展示范中心。

“两区”,即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网”,即打造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网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和农产品仓储物流销售网络。

“四片”,即构建东南部盆地片、三漳河谷片、中西部丘陵片、东北部山区丘陵片四大农业片区。

“五园”,即建设晚秋*梨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蔬菜标准园、油用牡丹示范园、农业产业循环园、农村电商物流创新园。

“六新”,即发掘乡村产业新功能、新价值,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新载体、新模式,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按照“打造示范区、扩大示范面、创建示范县”的总体思路,襄垣县建设了王村镇绿色有机旱作谷子封闭示范区和林盛果业、大平绿园、馨宝公司“晚秋*梨”“玉露香梨”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建设示范乡镇1个(王村镇)、示范村3个(洛江沟村油籽牡丹、高崖上村谷子、种家岭村谷子),总面积3.5万亩。

襄垣县审慎决策,统筹推进,结合产业扶贫,通过调研谋划、试验示范,把种植基础好、经济效益好、种植技术相对成熟、产供销渠道基本成形的尖椒、水果、中药材、小杂粮等,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在全县11个乡镇规划实施了万亩尖椒、万亩米槐、万亩连翘、万亩有机水果、万亩优质谷子、万亩丹参“六个万亩产业”。目前,各产业丰收在望。3至5年把“六个万亩”打造成全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土地流转让农民从传统种植单一的收入上解放出来,农民可以抽空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经营,拓宽了收入渠道。

虒亭镇土落村*支部书记顾立东说:“我们村集体经济增收主要靠种植丹参,在提取公益金之后,再提取来年的底垫金,剩余的30%全部分给老百姓。现正与振东集团对接,建药茶厂,把产业延伸下去,助力群众增收。”

健全服务体系

襄垣县委、县*府把种植、管理、销售、加工、体制机制创新和*策扶持六大关键环节,作为“一条龙”服务环节要点,在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发展农家乐和品牌培育等各个方面都明确了具体的扶持办法,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就万亩尖椒种植一项,襄垣县已落实到11个乡镇30个行*村、余农户,其中,贫困户种植余亩,采用点水、铺膜、栽秧一体化机械定植,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户参与种植,公司统一育苗、统一上保险、保底价收购的定心丸,又有*府补贴的好*策,全程体系化服务为群众持续增收和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村民到年底分红。”韩村*支部书记杨旭峰说,“干辣椒保底收购价每斤5元,贫困户再补给至7元。为了确保村民收益,不论辣椒收成如何,入股村民均能得到每亩至少元的‘保底’分红,另外,再根据当年的销售情况,获得二次分红。”

脱贫攻坚战强举措,全面奔小康狠落实。襄垣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发展中,民心工程夯得实,呈现出业强、村美、民富的繁荣景象,这景象像丰年的民歌,唱响了“收官之年”的豪迈!

来源丨山西日报

记者丨崔晶

图片丨连烽米鑫

编辑丨路璐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